关于家庭的“糨糊逻辑”

作者:武志红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作为心理咨询师,对“清官难断家务事”这句谚语恐怕有很多感慨。

“清官难断家务事”是中国式的真理,它一般会和另一句话紧密地绑在一起——“难得糊涂”。糊涂哲学不仅盛行于职场,是生存之道,也盛行于家庭生活。中国的家庭,很容易像一锅粥一样搅不清,但如果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也许可以将它解释清楚。

中国家庭那些常见的“糨糊逻辑”,多源自婴儿期的心理状态:你我不分(即婴儿和妈妈是一体的),整个世界都浑然一体。婴儿“我”是绝对的世界中心,万事万物都完全按自己的意志运行,符合“我”想法的,就是善的,不符合的,就是敌意的。

第一条糨糊逻辑:我的事也是你的事,你的事也是我的事;我的事是所有人的事,所有人的事都是我的事。

假设家中有ABCDE五个人,而你是A,依照这一逻辑,你就会去操心BCDE四个人的事,且BCDE也会干涉你的事。

第二条糨糊逻辑:所有关系都是我的事。

假设家中有ABCDE五个人,而你是A。有界限的活法是,你只需要处理AB、AC、AD、AE的关系,至于BCDE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你没有必要干预。但糨糊逻辑则是,BCDE相处得好坏是我的事,而我和他们相处也是每个人的事,我的好、我的冤屈,他们都要知道,都该为我说话。

这个逻辑是中国家庭总是一锅粥搅不清的关键。谁想管事,谁就会受累。并且,那个最想管事的人,常常正是家庭各种冲突的根源,因为他搅到了每个关系中,制造了大量问题。

厘清这一点很重要。特别是那些爱好心理学的朋友,不要拿自己认为是正确的道理去干涉他人,特别是他人之间的关系。

第三条糨糊逻辑:我和你之间是透明的。

意思是,你不用说,我就该知道你是怎么回事;我不用说,你就该知道我是怎么回事。这其实是婴儿对完美母爱的渴求。婴儿不会说话,理想妈妈必然是,孩子不用说,妈妈就知道他需要什么。成年人若仍然持有这一逻辑,会很可怕,会造成大量的误会。

同时,这一逻辑总伴随着偏执,即:你怎么会不明白我是怎么想的呢?你就是这样想的,我当然知道!

中国的家庭,界限之所以难建立,是因为界限的清晰意味着亲密感完全消失。有来访者说,界限等于死。他的意思是,确立界限,就意味着被抛弃。对于很多人来讲,不能建立界限,是因为整个文化没有界限的意识。对于“成年婴儿”来讲,界限还意味着“非我族类其心必异”,即我的人是朋友,不属于我的人都是敌人,比如中国式的离婚,离婚后,曾经的夫妻往往成了敌人。

第四条糨糊逻辑:你们=你;我们=我。

意思是,你家中任何一个人让我不快,我都要找你麻烦;你让我不快,我找你全家麻烦。反之亦然。比如,妻子和婆婆起了冲突,妻子会转而找老公的麻烦;妻子和老公起了冲突,会找老公全家人的麻烦;妻子和小姑子不和,也会找老公的麻烦。

当然,婆媳关系的关键是那个男人,他若能调节,那是最容易的。但这并不等于妻子和丈夫家族中任何一个人有了矛盾,都要让这个男人去解决。这是一种简单化的思维。并且,男人因各种心理原因,常常是最容易退缩的那个人,这个时候,作为妻子要智慧地处理问题,而不是只要一起冲突就找老公,并且将他们家族给自己的所有不快都转嫁给这个男人。

这其实是婴儿般的心理。根源在于没分化出“我”与“你”,更没分化出“我”和“我们”,“你”和“你们”的区别。

第五条糨糊逻辑:所有事都黏连成一个整体,没有当下。

很多人发现,伴侣(特别是女性)记不住你的好,而你的坏他们永远会记得。他们将这些坏揉成一个整体,带着这个整体去看现在的生活。结果,此时此刻你做得再好,也永远是沧海一粟。

通常,这种痛苦整体都指向了一种感觉:“你对不起我!”这种心理是因为在母婴共同体(6个月前的婴儿)中,妈妈要为没有任何能力、却又觉得无所不能的婴儿负全责。这种心理常见于女性身上,可能是:第一,传统文化带给中国女性的心理创伤普遍重于男性;第二,我们的文化同时强调,男人要为女人负责,特别是儿子为母亲负责。

必须承认,上面总结的这五条糨糊逻辑,多见于女性,特别是女性恰好处于“大家长”角色时,那会对整个家庭造成很大的冲击。

第六条糨糊逻辑:我没问题。

中国男人也有很多糨糊逻辑,比方说情绪控制力差。不过,中国男人最常见的糨糊逻辑,笔者最为印象深刻的只有一条:“我没问题。”由此可能衍生出很多,比如:“我没问题,你有问题。”“我妈没问题。”“你懂什么?跟你说了你也不明白。”“我把钱都给你了,你还想要什么?”“别烦到我,你爱怎样就怎样。”等等。

男性的这些常见逻辑,可以归为一点:“别烦我,我这么平静、这么顾家,所以我没问题。你情绪那么大,当然是你有问题。”

女性容易活在情绪中,并且认为丈夫要为自己的情绪负责,而男性则习惯于使用隔离这一招数,来对抗女性的浓烈情绪。所以,国内电视剧经常出现这样的桥段,婆媳关系大战,起初儿子是焦点,不见公公的身影,但最终核心人物变成了公公。

第七条糨糊逻辑:绕弯沟通。

A对B不满,不直接和B说,而是说给C听,希望C去和B说,有时甚至对C都不明说,只是暗示C给B传话。这有多个原因:第一,A与B之间关系张力太大,A对B有不切实际的想法和要求;第二,A直接找B谈,可能会有无能感;第三,因为不是直接说的,所以不必负责。

第八条糨糊逻辑:归咎于第三者

A和B的关系出问题了,为了捍卫尊严和对重要客体的维护,将责任归咎于C。比如奶奶和孙子处不好了,归咎于儿媳妇;孩子和妈妈的关系不够好,归咎于爸爸;夫妻关系不好,归咎于婆婆。

第九条糨糊逻辑:谁做事谁负责。

在职场的逻辑中,谁做事谁担责,所以,原本很多人并不怎么做事,而当领导用人时,则容易鞭打快牛,谁能力最强就猛使用谁,但出问题时,怕事的领导容易将快牛牺牲。

家庭里这种逻辑也很常见,做事最多的,如果不够强势,很容易变成不仅要担责,还要成为被归罪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