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问题,是中老年人可能感兴趣的,和同龄人相比,我是“显少”呢,还是“显老”呢?毋庸讳言,我们都希望自己显得比实际年龄年轻些。
我们说一个人“显得年轻”,不仅要看这个人的相貌,主要的是看他的精神。我们常常说“这个人真精神”,实际上就是说他的生命力很旺盛。诚然,生命力是与年龄和身体状况直接联系着的,但是它还有另一个重要因素:生活的天地。
心理学家们认为,人们在与周围世界的积极而活跃的联系中,可以不断汲取精神营养,强化自己的生命力。生活充实,即意味着不断增加与外界联系的广度和深度。如果一个人的生活圈子只限于每日固定不变的工作和单调的起居生活,面对其他事物,比如对音乐、体育、国际时事等都不感兴趣,“生活的天地”就会愈来愈狭小,生命力就会受到压抑。
对一切都丧失兴趣的人,往往是悲观主义者,相反的,对任何新鲜的事物都感兴趣的人,对生活必然充满激情,会是一个永不颓丧的乐观主义者。因为如果你关心身边发生的事情,就会感到如同在世界上周游;如果你对一本优秀小说中的那些饶有风趣的人物感兴趣,就如同和他们是熟人、知己,你也具有了那种风趣的意识;当你全神贯注地倾听优美的音乐的时候,就会超脱世俗的束缚,而置身于一个充满激情和幻想的世界之中;当你为自己热爱的祖国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的时候,她的每一个新气象都会给你带来莫大的鼓舞和欣慰,这一切无疑都会使你的生命力大大加强。
一个人,无论本来具有多么豪爽的性格,一旦长久地过着孤陋寡闻的生活,便会变得心胸狭隘、思想呆滞、精神萎靡。而当他重新加强与外界的联系,重新和一些有才能、有头脑的朋友开始个人交往并进行思想上的交流时,他的精神面貌就会随之而焕然一新,即使是经常见面的人,也会惊讶地发现,他“简直变成另一个人了”。
只有失去过自由的人,才能真正懂得失去与周围世界的联系对人的生命意味着什么。英国哲学家培根说过:一个人每逢失去一个朋友,就等于经历一次死亡;而取得新的联系,结识新的朋友却像我们获得了新的生命。可见人的“生活天地”的大小,是与生命力紧密相连的。热烈而充实的生活是生命力的源泉,而旺盛的生命力会使人生活得轻松舒畅。
中年人,由于过重的工作和家务负担,常常不由自主地逐渐缩小自己的生活圈子;年轻时的爱好顾不上了,和朋友、和外界的交往、联系越来越少了,对生活的激情逐渐地淡漠了,因而,精神上“显老”也就是必然的了。
如果你已经失去了自己那本来十分广阔的生活天地,或者你只是刚刚才意识到“生活天地”的大小对生命力的意义,那就从现在起,扩大和加强与外界的联系,只要生活有意义,生命就会有活力,就会显得年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