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天时防疾病

作者:肖惠算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气候与人的健康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深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积极地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达到较好的养生防病的目的。

人的正常体温是37℃,要想使人体通过新陈代谢保持正常的体温,就要使其热量散发既不受阻滞,又不致失热过多,因而需要一个适宜的环境温度,这个环境温度范围就是21℃~ 24℃(也有人认为是20℃~23℃),称之为“舒适带”。在此环境温度下,人的体力和情绪都可保持在良好的状态。高于或低于这个温度的上、下限,就需要进行“行为调节温度”,如运动、增减衣服及利用其他手段降温、取暖等,否则,就可能对人的健康造成损害。当然,人体有一整套调节系统,对不同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是,任何人不进行“行为调节温度”就不能适应变化较大的气候条件。同时,人对气候条件的适应能力的大小除与健康状况有关外,与年龄关系甚为密切。20—40岁的人适应能力最强,距这个年龄的上、下限越远,适应能力越弱。不足1岁的婴儿和60岁以上的老人适应能力最弱,因而最容易受气候条件的影口向。

许多疾病有一定的季节性,其主要原因与气候的季节性有关。例如,中暑只发生在夏季异常闷热的日子里,胃肠炎、痢疾等病也主要发生在夏季,这是与夏季病菌繁殖快,人们又爱吃生冷食物有关。脑膜炎多在气候干燥的季节出现,雨季开始之后此病即绝迹了。急慢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病冬季发病率最高,与冬季寒冷、干燥的气候有关。据北京资料统计,感冒有两个发病高峰,一个是秋末冬初,一个是初春时节。上海的资料表明,心肌梗塞发病最高月份是12月和3月,7~8月为低值期。上述资料表明,感冒和心肌梗塞的发病高峰都是在气候由暖转冷或由冷转暖的时节,此时气温极不稳定,人们没有注意及时保暖。

感冒和心血管病的发病还与冷季锋面(即冷暖空气的交界面)活动有关。例如有人对128例脑溢血病人的发病情况进行了研究,发现因当天有锋面活动的有116例,约占91%。这是由于锋面活动引起电磁场的改变,影响了人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平衡;同时人体受到锋面带来的寒冷空气的刺激,交感神经兴奋,全身毛细血管收缩,血管阻力增加,血压升高,有脑血管硬化、脑血管畸形等病的人,由于不能适应这一突然的变化而导致脑溢血。然而,对于有心血管病的人,不论是严冬还是酷暑,都应十分小心。这是因为在极端气候里无论因抵抗寒冷而加强新陈代谢以维持正常体温,还是因需要散热而排汗都会增加心血管的负担。

另外,人的情绪与气候条件也有一定的联系。例如,炎热的天气可使人心情烦躁,连绵的雨天易使人心情抑郁,而久雨后的晴天则使人心旷神怡。

因此,根据上述气候特点,注意适当调节自己的行为活动,增减衣服或采取保暖、降温等措施,实是养生祛病之妙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