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年期妈妈,如何化解爱的冲突

作者:李建茹 赵娜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最近一段时间,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刘彤竟然和亲爱的老妈成了“死对头”,而且引起矛盾的导火索都是些芝麻点的小事儿。比如,早上刘彤多往豆浆里放了一勺糖,老妈就把多吃糖的害处絮叨个不停,弄得刘彤心里一阵堵,导致工作时也心烦意乱的;又如上班辛苦一天的刘彤刚回到家里,喜欢卧在沙发上看电视,可这个动作一旦被老妈发现,就是一阵狂风暴雨般的奚落:“这么大姑娘了,坐没有坐相,站没有站样,当心嫁不出哟!”一句话直指刘彤的“软肋”,使得刚刚放松的心又郁闷起来。

从衣食住行到吃喝拉撒,老妈几乎样样盯着刘彤的毛病,使得这对昔日亲密无间的母女好像仇人似的,也让刘彤产生了严重的恐惧感和无奈感。偶有一日,刘彤从书上看到这样一则消息:“更年期的女人往往对事情有着更高的期望值,甚至苛刻地追求完美。”思悟之间,刘彤稍微领会了五十来岁的母亲的良苦用心,便时时告诫自己做事情多加留心,尽心尽力。

然而,过日子就是锅碗瓢盆的碰撞曲,难免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磕磕绊绊。前不久,刘,彤在洗衣服时,一不留心,竞把白色的背心和咖啡色的裙子浸泡在一起了,这下可糟了,洁白的背心被染成了“大花脸”。老妈见状,便大发雷霆地训斥开了,字字句句都像针尖一样,扎得刘彤的心生疼生疼的。老妈越是不停地唠叨,刘彤越觉得委屈,心想:“多大的事啊,无非就是一件10元钱的小背心嘛!再说,我也不是故意的!”面对如此爱“找茬”的更年期老妈,刘彤真是烦不胜烦,心里有着说不出的无奈。

这对昔日“亲密无间”的母女之间发生了什么?冲突起因都是不值一提的小事,的确犯不上较真。更年期的母亲眼睛如同扫描仪一样发现女儿的“软肋”并毫不客气地说出来,让女儿在自己家中无地自容。显然,女儿也没有足够的心理准备,面对变得爱“找茬”的老妈,除了情绪被搅动,似乎没有真正地理解母亲,更谈不上关心、帮助了。

案例中这对母女关系原本亲密无间,可以理解为她们的感情基础较好,至少原来的关系模式不是现在这个样子。长大了的女儿有了自己的需要(心理上、物质上、习惯上),不一定符合母亲的教导和要求,这时候,如果母亲能逐渐认识到女儿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内心需求和习惯,不可能与自己在所有事情上的想法都保持一致,所有行为都符合自己的心愿,那么,或许就能少一些不满、挑剔和指责。可能这位母亲认为自己的做法无可指责,是基于爱女儿、为女儿好,但是这位母亲忽略了爱中最重要的东西——爱是无条件的,是给对方更多的自由度,允许并接受女儿成长中的过失。

俗话讲:女人进了更年期,真是担待不起。如今,正上高中的梁明对这句话可是深信不疑。自从去年下半年起,梁明的妈妈变得敏感多虑。更为可气的是,梁明的妈妈给他定了一条规矩——每天的学习和行踪必须及时汇报。一听这个,17岁的大小伙梁明当即就火了,这岂不是侵犯我的个人生活隐私吗?可母子俩足足抗争了两个多小时,最终,还是气头上的妈妈“旗开得胜”,一脸怒气的梁明只好“乖乖投降”。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梁明想:“既然妈妈这般不依不饶,我不妨也在汇报上打个‘小九九’。”于是,梁明每天放学回家,总是拣妈妈爱听的话向她汇报一番。每次,母亲都会用极其不信任的目光对着梁明打量一番,还苦口婆心地说:“儿子,你都上高三了,这可是最关键的时期,所以,妈妈要对你的生活作全面的了解,让你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学习上,不然,十几年的寒窗苦读就前功尽弃啦!”这样的话说多了,就让梁明背负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甚至还产生了叛逆和厌学的心理,久而久之,学习成绩不但没有提高,反而有所下降。

有一次期末考试,梁明的物理竟然考了40多分,这个成绩他是万万不敢告诉老妈的,便在汇报时搪塞了过去。谁料,老妈第二天直奔学校,第一时间从老师那里了解到了梁明的真实情况。可想而知,母子之间发生了一场最激烈的大战,母亲声嘶力竭地哭诉,觉得自己如此辛苦付出没有得到回报,而梁明更是抹着眼泪埋着头,似乎有了离家出走的冲动。

这个案例中呈现出一对冲突更为激烈的母子,妈妈希望对儿子的一切信息了如指掌,而这样的要求对于一个正处于青春叛逆期的儿子来说实在难以接受。但是,母亲的力量太强大了,孩子无法冲破在爱、关心等名义下的强行控制,但儿子以与母亲希望适得其反的结果“回击”了母亲一一让母亲失望,因为我无法成为你要求的那种人。母亲很委屈,儿子很压抑,双方都很痛苦。因为在亲情关系控制与被控制的争斗中,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赢家。

在这对关系中,表面是母亲对儿子学业的关注和忧心忡忡,其实还有更深层的东西夹杂其中,母子依恋关系是问题的本质。母亲要紧紧地抓住儿子,担心其在成长中逐渐离开自己的视野,渴望通过尽可能全面地“了解”、“掌握”儿子,以求在心理层面上不与儿子分离。但同时,我们还看到母亲不信任儿子,掌控着但不信任说明母亲内心充满着冲突感。当得知儿子成绩考得不理想后,母亲声嘶力竭地哭诉,在表达自己痛苦的同时,也造成儿子的内疚感,在负面感受层面上把自己和儿子“拴”在一起。难怪儿子有了离家出走的冲动,他多么希望冲出阻碍自己成长的母子“粘连”状态呀!

在多数人的眼中,更年期母亲的形象是爱挑剔、唠叨、情绪不稳定,是家庭冲突中的“导火索”。其实,这只是对更年期母亲行为现象上的一种解释,更合适的解释或许是,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没有逐渐撒开手,给予孩子自主权和自由空间;或者是由于家庭中各种原因和境遇,使父母没有较好地完成心理层面的分离。

先说说更年期女性自身的问题。更年期是一个心身发生变化的过程,本身并不可怕,每个人的心身反应程度亦不同,原本心身相对健康者更容易平稳度过。多数女性会变得敏感、情绪易波动,易被外部生活事件所搅扰。如果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将此带入与儿女的关系中,就会让孩子感到母亲变得不可理喻,自己无所适从。

如果母亲的敏感度比较高,又格外关注儿女,就容易将敏感指向扩展到儿女身上,如案例中的那类母亲。简单地说,更年期的母亲如果与儿女未能发展出适度分离的关系,双方就容易发生冲突,就会不自觉地将关系搅合在一起,痛苦在一起。

看似讨论母亲与孩子的关系,这其中父亲角色的意义也至关重要。父亲在家庭中的位置,父亲与母亲的关系,在家庭中有无话语权,在家庭三角关系中的作用等等,都会影响到母子关系。假如家庭中父亲的角色缺失,或者父母关系有问题,母亲就容易将关注点转向儿女,通过过分介入或控制与儿女的关系而得到满足。

更年期母亲怎样做?

1

应该清楚自己在这个特殊阶段的心身感受,轻者自行调理,注重心身保健;重者请医生协助调理,使自己能够顺利度过更年期。

2

在保证自我心身基本稳定的同时,要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独立的人)和生活空间(独立的生活方式),尊重儿女的选择,不要控制和强迫儿女为人处世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心愿,与儿女保持一定的心理距离很重要。

3

如果做母亲的仍然想维系与儿女幼年或少年阶段的关系不变,双方都会感到不舒服,产生失望感甚至伤害,是两代人都不愿意看到的。母亲理性的态度会让孩子也选择理性对待,建议母亲学会理性地面对和处理家庭冲突以及与儿女们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