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鹏是个5岁的小男孩儿,父亲在他出生前刚好接到任务去了国外工作。展鹏出生后,就和母亲相依为命,孩子已经3岁了,父亲还一直在国外打拼。展鹏的妈妈觉得儿子缺少父爱,怕展鹏在别的方面再受委屈,总是对他倍加呵护,时时刻刻守在他身旁才放心。
三番五次的催促下,展鹏的爸爸总算归来了。也许是生活中少了阳刚的男性,展鹏虽然聪明可爱,但在外孤独不合群,神情中总带着几分伤感。看着孩子失去了一些孩童式的轻松,远归的爸爸更是愧疚不已。
更让爸爸不可理解的是,展鹏除了事事要依赖妈妈,而且每晚都还得抚摸着妈妈的乳房才能甜蜜入睡。好几次,爸爸想改掉展鹏这个毛病,都无功而返。眼看着孩子就要上学了,独立能力还这么差,爸爸心里暗暗着急。
这天晚上,爸爸自作主张要代替妈妈挑起哄展鹏的任务,他一边轻轻拍着展鹏的背,一边哼着催眠曲。可折腾了近一个小时,展鹏在床上翻来覆去硬是闹着不愿睡。爸爸训斥道:‘你是个小小男子汉,这么大早该自己睡一个房间了。你这样下去,永远是个长不大的孩子!”看着展鹏撅着小嘴不乐意,护子心切的妈妈心中不忍了,她一把推开丈夫,用自己惯用的方式“催眠”。
看着母子二人陶醉其中,展鹏的爸爸有苦难言:孩子这样依赖母亲已近病态,可悲的是妻子并不知其害,反而很享受儿子对自己的依恋。
点评:现代儿童中已出现不少恋母过度而造成心态畸形的事例,而这种现象的出现又往往是母亲过度溺爱孩子造成的。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加上现代社会很多家庭因各种原因全家不能团聚,很多溺爱孩子的母亲将孩子当成感情的特殊寄托。比如两地分居的母亲常将孩子当成宣泄温柔感情的特殊对象,借助孩子的需要,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正是这种温存的依恋,潜伏着孩子心理变态的危机——使孩子走进畸形恋母的心理误区:女孩子感情丰富而脆弱,不爱活动,对生活不感兴趣,极易陷入抑郁、孤僻等;男孩子恋母过重过久则易失去男性气质和魅力,因受母性“同化”太多,易对女性进行模仿,长大后甚至可能发展为性变态,且难以适应其他女性。
“恋母症”属儿童分离性焦虑,一般轻度的不需特殊训练和治疗。若较严重,母亲首先要改变自己的行为,降低亲子间感情的“黏合度”,在儿童的“情感断乳期”要善于及早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可以通过让孩子单独睡一个小床达到提高母子睡眠亲密有间的效果,父母可以把孩子的小房间或小床布置得有儿童特色,放上他喜爱的东西、陪伴物,让他迷恋自己的小天地。同时,父母要巧妙利用时机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如3岁左右要自己吃饭,自己睡觉,等等。在孩子独立成长的过程中,要肯付出成长的代价和“学费”,平时多带着孩子到处走走,既可扩大孩子交往范围,又转移和淡化了“依恋母亲”的情感。
孩子的“恋母症”有一定的“黏合力”,在实际生活中要因人而异,坚持训练,不怕反复,直到形成独立性的新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