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钟声”

作者:乐易然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今年50岁的吴大妈住在农村,和其他村里的老人一样,儿女在外打工,她每天和老伴儿除了干农活、做家务,就是带带小外孙。因为长期失眠,吴大妈前来就诊。她的失眠起于5年前,那次她和女儿因为家庭琐事争吵后,一气之下病倒了,病好后一直睡不好觉。而且她还发现自己对村里小学的敲钟声感到非常恐惧。刚开始,为了防止听到钟声,她紧闭门窗,自己也不出门了。后来,她听到家里锅碗瓢盆发出的声音,都觉得非常紧张。有一次,小外孙在家里敲打水缸,她感到惶恐不安,心咚咚跳了很久。她告诉女儿自己没法再带孩子了,也不想出去干活了。

家人见她病得不轻,遂带到医院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都比较正常,医生让其服用安眠药来帮助入睡,情况有所改善。3年时间过去了,靠服用安眠药,吴大妈的睡眠有所改善,可是害怕声响的症状丝毫没有改善,而且家人也越来越不理解她,吴大妈的情绪—直非常低落。在心理门诊,咨询师询问吴大妈的情况,她的神情很紧张,而且对声响表现得非常警觉。咨询师引导她回忆曾经受惊吓的经历,吴大妈说自己从小就在村里生活,没有什么特殊经历。后来通过聊天,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她想起幼年时期的一件事。8岁的时候,村里有一座寺庙,听大人说里面有鬼魂,当时她不懂什么是鬼魂,只知道自己非常害怕。一日,她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在寺庙附近玩耍,一个男孩子在庙里敲响大钟,并且大喊“鬼来了”,孩子们纷纷往回跑。吴大妈那时跑在最后,因为极度害怕,还摔倒昏了过去,后来被大人接回家,安抚了几日才停止哭闹。后来,寺庙拆除了,这件事也渐渐淡出吴大妈的回忆。之后的生活一直比较顺利、平淡,没有什么烦心的事情,直到5年前出现失眠的问题。

在回忆起自己的童年经历后,吴大妈对自己的恐惧症状有了一定认识,她对声音产生的恐惧是一种过分和不合理的惧怕,并且伴有回避行为。尽管知道恐惧的对象对自己并没有真正严重的威胁,也知道自己的这种恐惧反应是不合理的、没有必要的,但仍不能自我防止和控制恐惧发作,并产生心慌、出汗、颤抖、恶心、头昏、四肢无力、尿急等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生活。因此,需要通过就诊精神专科医院得到确诊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