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一个懒孩子

作者:宋文娟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坤是某重点高中的一位男生,分班考试前,母亲带着他走进了心理咨询室。

母亲说,坤特别懒,别的同学都在积极准备考试,他却像没事人一样。每天放学回家后,不是躺在床上听音乐,就是靠在沙发上看电视,一般都要磨蹭到9点多钟才开始学习。学习的时候也是懒洋洋的,除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一道课外题都不肯写,更别说复习、看书了。初中时,他学习上就不怎么努力,作业很少按时完成。也就是到了中考前的两个月,才开始“玩儿命”了。当时大家都觉得他上高中可能有点悬,没想到后来他竟以高于录取分数线1分的成绩,被现在的这所重点高中录取了。

我注意到,在坤的母亲与我交谈期间,坐在旁边椅子上的坤,一直都是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但当母亲说到“他也就是仗着自己的脑子好,聪明,否则……”这句话时,坤的脸上流露出了几分满足和得意。

“不简单呀,两个月的努力就能考出这样好的成绩。怎么,这次不想再聪明一把?”听了我这句半开玩笑的话,坤的脸上原有的那份优越感瞬间消失了,同时极力掩藏着内心深处的不安。

懒惰,还是内心脆弱?

在后来的交谈中,坤告诉我,自上小学开始,母亲就特别看重他的成绩,还总拿她朋友的女儿与自己比。如果他比别人的成绩低,母亲就会没完没了地唠叨,还会骂他“猪脑子”。其实,自己也很想把成绩搞好,可是不管怎么努力都很难使母亲满意,后来干脆就懒得学了,反正母亲也没辙。坤说,中考毕竟关系到自己的前途,所以不敢怠慢。那时,他每天晚上都要学到12点钟左右,只是没让母亲知道,免得又要骂自己笨。“谁不想进重点班呀。对分班考试表现出来的无所谓态度,是我装出来的。我是怕万一没考上,又会被母亲骂成‘猪脑子’,说我不如别人。如果考上了,母亲肯定又会要求我在重点班考到前几名,但我知道那太难了。”

由此看出,坤的内心是很想上进的,但他不想让好不容易在妈妈心目中留下的好印象(脑子好、聪明)遭到破坏,他害怕刚刚建立起来的自我良好感觉遭受打击。懒惰,其实是他为了避免自己的内心受到伤害所采取的一种掩人耳目的行为,是他潜意识中对自我进行保护所选择的一种策略。

心理学上,将像坤这种通过“有意”设置障碍来阻挠自己获得成功或制造失败机会的行为称为“自我妨碍”(或“自我设限”)。

一般说来,自我妨碍的策略有两种:

●自尊保护策略,即维护自我的能力感、价值感。

●印象管理策略,使他人在心中保留对自己的良好印象。

譬如,一些人在考试前,故意不努力准备:明天要参加某项竞赛,晚上却故意迟迟不入睡等。这样做的好处是:成功了,可以提升自己在他人心中的好形象(挺有能力的),使自我的良好感觉(我不比别人差)得到进一步强化:万一失败了,也可以将失败原因合理地外在化。如,考试成绩不好,不是我比别人笨,而是我没有下功夫:竞赛名次差,不是我不行,而是我头天晚上没有睡好觉等。这样就可将关乎个人价值的能力问题所带来的心理痛苦,转化为某个具体事件上的行为失误,从而不仅可以大大减轻内心的痛苦,避免他人对自我价值的否定,还可以使自己的自尊心和价值感得到较好的保护。

值得提醒的是,“自我妨碍”虽然可以帮助坤降低因失败可能带来的消极情感体验,但如果长期使用这种策略,就会对坤的自信心产生负面影响,诱发坤的焦虑情绪。因为,过多自我妨碍行为,会增大坤学习过程中失败的可能性。失败又会削弱坤的自我效能感和学习兴趣,增大新的学习行为遭受挫败的几率。如果坤反复使用自我妨碍策略,就会陷入恶性循环之中。

如何减少自我妨碍行为?

要使坤从内心强大起来,从而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能避免和减少自我妨碍行为,坤的父母和他自己都要作出努力。父母要尝试着做坤的朋友,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减轻坤的心理压力,不要遇到问题就轻易对坤进行否定、打击;还可以与坤一起制定复习计划,提醒、督促坤完成计划内容等。总之,父母要多多欣赏和鼓励坤,要让坤感到父母永远是他的坚强后盾,这样他就会有面对任何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作为坤本人,调整认知,积极行动也是必须的。譬如,当自己感到有些无助时,可以回想—下过去自己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经历和美好体验,提升自己的信心。同时,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从积极方面解读并理解父母的唠叨: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心平气和地对待一切事,情。此外,将注意力放在此时此刻,让自己行动起来,努力拼搏,做到无悔才是最重要的。

小链接

哪些人会较多地使用“自我妨碍”策略?

●缺乏自信的人。他们对没有十足把握的事情,通常会选择逃避。因为,不去尝试,就不会有失败;没有失败,就不会造成自我的无能感和羞耻感。

●依赖性比较强的人。他们的自我评价是通过他人的评价来完成的。为了获得他人的好评价,他们一般不会轻易去冒险,以避免可能的失败境遇造成他人对自己的负面看法。

●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因为难以承受完美追求给自己带来的心理压力,他们会选择与眼下的事件隔离,即放弃行为。从这个角度讲,“自我妨碍”属于一种“自毁式”行为,它不仅会使有完美主义倾向的人不断体验到挫败感,还会导致他们努力行为的终止,甚至对自我追求的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