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更年期”,该如何平稳度过?

作者:建文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一般人都视中年人为强者,认为中年人事业有成,家庭稳固、责任重大,是成熟的阶段,理应能处理所有工作与生活中的问题。然而,在现实生活中,随着就业竞争的日趋激烈和职场人自身健康的退化,40岁左右的职场人已经迈入了职场“更年期”,在心理、思维和工作方面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如何尽快适应,平稳跨过“更年期”这道门槛,成为职场中年人首先要考虑的问题。而下面的几个小故事,也许能让早已是职场“老马”的你,在他们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得到一些有益的借鉴。

期望与现实脱节,情绪低迷不振

典型事例:宋先生,38岁,某网络公司技术人员。35岁以后,他的危机感日益强烈,怕自己所学的知识老化,怕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因此,他加倍努力地工作。尽管很努力,他却始终认为自己没有达到期望的地步,很多大学同学都已经是部门的小头目了,他还是个技术老兵,薪水虽然涨了一点,可还是没到他的期望。为此,他常常长吁短叹,变得爱抱怨了。

心理解析

对于职场中年人来说,都期望此时的自己已经找到了职业方向,并已经进入一个上升通道,在职位和薪水上也已达到了一定的层次。然而,很多人过了35岁却感觉自己并没有成功,许多人事业上并不得意,薪金没涨,职位没升,对自己的境遇感到十分不满,而此时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压力更使他们产生沮丧情绪,沮丧情绪又常会扩大生活中的不幸。

健康心理之道

人到中年后,要逐渐由关注身外之物变为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心灵。人出于本能,会不断提高自己的人生期望值。这自然有其积极意义,它是个人进取、社会进步的一种心理驱动力。但“物极必反”,过高的期望值让一些人每天都在郁闷愁怨的心理困境中消磨宝贵时光,不能享受生活的快乐和幸福。期望值越高,心理上的情绪冲突越大,这是社会心理学的一个结论。

职场中年人要顺利度过这段重要而漫长的时光,除了要有明确的职业发展和人生目标外,还需要良好的心理调适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学会快乐工作,从容面对现实。电视剧《中国式离婚》中有这样一句话,对待婚姻如同手捧沙子,“当你握紧拳头,你什么都没有,当你张开双手,你拥有一切”。刻意会让你失去原则,失去从容,也失去自我。人到中年,生活态度比生存技能更能左右一个人的生活状态和快乐指数。

倚老卖老,陷入人际关系孤岛

典型事例:刘先生今年38岁了,是公司里的项目经理。在公司里,刘先生是不折不扣的“前辈”,部门里的同事都喊他“老师”,大家平常都对他客客气气的,刘先生也乐得同事们这样敬重他。可是,就在不久前,原来的部门经理跳槽了,老板竟然招了个不到30岁的毛头小伙子来接任。虽说这个叫小于的家伙是从某个大公司挖过来的,可刘先生心里还是不舒服。大家在一起开会时,刘先生就忍不住跟小于对着干,有一次两人甚至在会议室里吵了起来,久而久之,刘先生心里的不快一天天累积起来,弄得他非常郁闷,工作业绩也受到了影响,在部门里面的人缘也不像从前那么好了。领导找刘先生谈话,表示对他最近的工作态度不太满意。刘先生心里很委屈,到底自己哪里犯了错?

心理解析

“倚老卖老”是由于过于相信自己曾经的工作经验与资历而产生的一种自负心理。在面对重复性的工作时,有经验确实可以使当事人尽快地掌握状况,从而达到有效率地完成工作的目的,所以,很多单位都喜欢在招聘时聘用一些有经验的工作人员。而且经验本身就代表着一种自信,过去小成就的累积,使得人们在面对一些新的事物时,不会产生恐慌的感觉。

健康心理之道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职场中年人不是如此运用“经验”与“资历”的,他们往往有一种强烈的优越感,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否则就感觉到大丢面子。他们认为理应得到公司的优待和尊重,那些刚来公司的同事应该对自己礼让三分。人到中年后,对新事物、新理念的冲击和身边年轻力量的成长,有时是几分欢乐几分忧。所以,中年人必须认识自己情绪的来源,才能够较好地处理和把握自己的情绪。

如果职场“老人”主动与职场“新人”沟通磨合,这不仅能给对方留下平易近人的好印象,自己也能很快地融入他们的精神团队,认识到自己所欠缺的东西,如果不能主动地与“新一辈”接洽交流,就等于把自己推入了落伍的旋涡。职场中年人应用倾听的姿势、开放的态度、放松的心情表达出—种坦荡的、真诚的接纳他人的意愿和风度,在永远让自己尊严地站立的同时,与周围保持平等、接纳和信任。

典型事例:王先生没有想到,老天赐予他不惑之年的礼物竟是单位的突然破产。厂里懂点技术的领导不是跳到别的单位就是自己创业去了,而像王先生这样的普通管理者却在一夜之间成了“三无人员”。

托了无数人情的王先生终于在某事业单位谋了份差事,不过他的企业编制却无法在一时间改变,他成了外聘人员。40岁的王先生,第一次有了寄人篱下的感觉。没有正式编制,他不但工资奖金跟人家差一大截,连身份也似乎低人一等。他再也无法体会到当年在单位受人尊重的感觉。以前对他来说只是摆设的电脑,现在却成了每天陪伴他的工作伙伴。怎样建立文档、怎样上网……人到中年,学习能力降低,有时候重复问上两三遍,同事的脸上会露出不屑及厌烦的表情。他只能将这一切白眼都忍耐下来,可是心里却总像堵着块石头一样憋闷。他开始害怕遇到朋友,尤其是正值意气风发的朋友,于是,她想尽办法推脱一切聚会。他变得沉默、孤僻并且脾气急躁。

心理解析

进入职场中年期的人,即使身体上没有病,但在心理上却总有些力不从心之感。变化的环境,紧张莫测的人际关系,都容易使人产生郁郁寡欢、焦躁不安的感觉。中年的社会角色本来就复杂多样,如果此时遇到一些难以预料之事,心理活动就会变得复杂;如果总有一些往事不堪回首,总有一些念头挥之不去,总有一些情绪无法释怀,那么,我们心中的阴影就会越来越长久地占据心灵的空间。

健康心理之道

中年人士在职场遭遇“挫折”或“瓶颈”时,首先要接纳这个事实,要学会与性格、爱好、脾气、气质不同的人相处,学会正确客观地评价自己。在新环境中,增进对周围人的了解,多与他们交流沟通,多给别人尊重与信任,才能减少或避免各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一位心理学家认为,预防心理疾病可以归纳为“人活一生快乐为先”这一主题。一个人无论财富多寡,年龄大小,都有权利而且应该选择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把每天都当做特别的日子,活在当下而不是活在回忆或梦想中,“快乐人生”才能体现生活的高质量。一位智者说过,人的心就像一个大口袋,装得少一点是心灵,装得太多就成了心机。

典型事例:今年48岁的赵先生是某百货零售连锁企业的区域经理,当年他从大学毕业到这家企业,从营业员开始做起,先后做过组长、楼层经理,门店经理,一直做到区域经理,他带领他的团队每年都出色地完成上级下达的经营任务。今年初,老赵主动提出退居二线做顾问,并获得上级的批准。对此,赵先生的很多同事感到不理解,“干得好好的,为什么突然自己要求退二线呢?”实际上,赵先生作出这个决定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赵先生说,我马上就到50岁了,我不想“60岁前用健康换一切,60岁后再用一切换健康”。尤其是近年来,同行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面临严峻的竞争压力,老赵的精神高度紧张,连做梦都是各种经营利润指标,甚至出现失眠和焦虑现象。为此,赵先生向上级提出退居二线的申请,到幕后去,作好市场调查研究,为企业发展当好顾问和参谋。

心理解析

工作就是为了更好地生活,只有摆正职业和生活的关系,使之和谐一致,心态才会平衡。赵先生一方面退出繁忙的一线工作,兼顾自己的生活和健康,另一方面找到自己新的职业定位,同时也给年轻人让出位置,让他们有锻炼机会和成长空间。这是通过另外一种方式体现自己的价值,是一种成功概念简单化的体现。

健康心理之道

作为一个职业人必须考虑一个问题,你是为了工作而生活还是为了生活而工作?每个人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无所谓对与错,只是个人生活重点的不同而已。

每个人对成功的理解标准是不确定的,对物质、权力等的追求与满足感也不同。如果把成功的概念简单化,也就是一个人自我情绪体验符合社会价值观,并且从中获得了精神和物质的满足,就可以视为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