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过一片果树林,又爬过一个小山坡,久违的村座在梅子的视线中变得清晰起来。阔别家乡两年,借着新春佳节才有亲近它的机会。
到了,终于到了!那熟悉的木头门,屋檐上串串的干玉米,还有窗台上晒太阳的老母鸡……一切都透着家的味道。屋门打开,一股蒸肉的香气扑面而来。老父亲披着棉袄,大步流星地跑过来接梅子手中的箱子,老母亲紧随其后,一边在围裙上擦手,一边说到:‘俺北京的闺女回来了!”
梅子的心一阵酸楚。两年不见,父亲又添了许多白发,拎着箱子感觉有些吃力,而母亲一定又是犯了关节炎,每到冬天,暖烘烘的热炕也驱散不了母亲的腿痛。想到从考上大学至今已经9年,每次回家都是匆匆来、匆匆去,真的成了家里的“贵客”。除了理所当然享受父母的疼爱和照顾外,竟然忽略了他们已经渐渐变老的事实,一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危机感顿时涌上梅子的心头。
梅子由心而发地作了一个决定:“这个春节,一定要好好尽尽孝道,弥补自己在外不能照顾父母的亏欠。”
春节最重要的要算是年夜饭了。梅子从小最爱吃家里的炖菜、卤菜,但近几年关注减肥和健康的她,知道摄入过多的脂肪、盐对心血管不好,看着满桌子的大鱼大肉,她希望父母能改变生活方式,多吃自己带来的营养品。于是,她一番引经据典地论述,希望父母有所转变。谁曾想,老爸老妈却说:“这营养品都是骗钱的,咱娃真不会过日子,买它干啥?”
于是,梅子又搬出一大堆道理开始“填鸭”,父亲表面上赞同了,但看得出,他随即燃起的一支烟,很有说服力地证明根本没听进去。真没想到,扭转老年人的观念那么难。
晚餐结束,梅子跑进厨房抢着刷锅洗碗,还笑着对母亲说:“妈,您进屋看电视吧,这几天就别忙活了,明天尝尝我做的菜!”可无意间却听见母亲对父亲念叨:“咱老了,不中用了!”父亲接话茬说:“咱做的饭不合闺女口味了!”老两口你一言我一语,虽然不失玩笑的成分,但梅子心里很不舒服。
分清自己的需要还是父母的需要
孝敬父母的动机有很多。如果仅仅是为了弥补自己常年在外而产生的亏欠,那么,我们的行为常常会显得以自我为中心。所以,在尽孝时,我们不妨从父母的角度考虑,看看他们到底需要些什么。
肯定父母的价值
父母究竟需要什么呢?首先是作为长辈的价值。孩子多年没见父母,父母也多年没见孩子。除非老人的身体状况让他们真的干不了任何家务了,否则,他们还是很希望给子女做一些事情的,尤其希望这些价值能被孩子肯定。所以,作为子女,孝顺不见得是剥夺父母的劳动机会,而是在旁边协助、打下手,同时对他们的劳动成果大加赞赏。
不苛求生活方式的改变
作为子女,我们很容易就发现父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但提建议的方法可以灵活些。比如,可以在聊天时探讨别人的保健之道,也可以提供一些器械、书籍、替代品(用红酒代替白酒),让老人注意到一个新的好习惯。这比生硬地去抨击老人的某种坏习惯要强得多。毕竟,对于老人来讲,一辈子养成的习惯并不那么容易改变,而衰老更让他们变得敏感而害怕被否定。
陪伴重于金钱
每逢春节,有孩子的陪伴,老人们已经感到很满足了,当然,若不能陪老人过年,给他们打打电话也可以在精神上给一些安慰。子女尽孝的方法不在于要给老人多少钱,请他们吃多贵的东西,带什么样的礼物,只要子女们生活上平平安安,过节有时间陪陪老人就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