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妈妈回来了”

作者:原蓉霞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宝贝!妈妈回来了!想妈妈了没有?”菲菲兴高采烈地把6岁的儿子拽到身边,亲了又亲,笑呵呵地说,“妈妈特意逛了好几个玩具商店,看看,这是遥控汽车,这是宇宙英雄奥特曼,这是光子精灵,还有这些……”

菲菲在北京的一家广告公司做销售,和众多“北漂族”一样,每年春节才能回湖南郴州的老家一次。由于平日工作忙,她与丈夫商量把孩子送回老家跟着爷爷奶奶生活,这一送就是5年。

说实话,菲菲每天都盼着能和孩子团聚,春节放假前她早已归心似箭了。可让她没想到的是,孩子默默地拿起一个玩具,又跑回奶奶怀里撒娇去了。

应该承认,作为一个女人要想在事业上有所发展,难免会在一定程度上忽视家人,尤其是忽视对孩子的照顾。小孩子很容易跟照料者建立亲密的依恋关系,孩子跟谁在一起的时间最长,就跟谁最亲。

该怎么做才能在有限的假期中表达对孩子的爱呢?

礼物分着送

举个例子,春节回家前最好先寄回一两件玩具,而不是回去时带很多玩具。家长很久没见孩子,高兴之余难免愧疚,于是,情不自禁地会给孩子买很多东西。殊不知,面对突如其来的玩具,孩子会感觉到压力:“这么多玩具,是不是想要我做什么,或者听她的话呀?”况且,太多的玩具会遮住孩子的目光,使孩子忽略了母亲,将对母亲的期待变成了对礼物的期待。

与孩子玩游戏

父母回来了,孩子可能会认为身边多了一个“管”他的大人,而且父母一般比爷爷奶奶更加严厉,孩子会出于本能地排斥。

游戏是与孩子沟通的最佳桥梁。小孩子天生喜欢玩游戏,也喜欢和他玩游戏的伙伴,哪怕是大人。父母不妨花些时间坐下来,让孩子教你一个他喜欢的游戏,并在玩的过程中多鼓励、称赞他。

遇到矛盾,多用“我”而不用“你”

和孩子接触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些“小插曲”。比如你想休息一下,可孩子偏偏要敲鼓;比如孩子对客人没礼貌;再比如孩子的学习成绩不好,贪玩不做作业……这时,家长要注意说话方式,要用“我”开头,先说自己的感受,再说自己希望孩子怎样做。上面的例子,家长可以这样说:“妈妈和爷爷奶奶都要午休,你这样敲鼓让我很难受,没法休息了。我希望你别敲了,如果确实想敲,那就到院子里去敲吧,那样不会影响大家休息,你也可以玩得更高兴。”

兑现承诺

在孩子眼里,家长是一个榜样,言出必行。父母若作出了承诺,比如“明天带你去动物园”,“晚上我给你讲故事”……都要尽最大可能去实现,否则别轻易承诺。当然,承诺也包括告别时讲的话:“等到春暖花开,妈妈把你接到北京玩儿”,“好好学习,等到麦收的时候爸爸再来看你”。孩子会牢牢记住家长的每句话,因为那不仅是—次玩耍,更是—次亲情的团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