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健康的宝宝会给全家带来欢声笑语,带来幸福与喜悦。可是若宝宝因为各种意外而流产、死胎或者刚出生不久便突然夭折呢?这对一个家庭来说,会造成难以磨灭的悲痛。准爸爸妈妈,甚至是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都会很难过,尤其是准妈妈,她和宝宝有过最亲密的接触,曾经共同生活了近10个月,用心感受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每天都在与宝宝交流互动。不得不说,准妈妈是最期盼孩子降临人世的那个人。
宝宝突然离世,受打击最大的无疑是准妈妈。有的准妈妈会开始出现失眠、不安、情绪不稳定的情况,有的准妈妈还会反复做关于怀孕期间或生产过程的梦,不断想起生产过程的疼痛,晚上容易惊醒,甚至跳起来想要哺育婴儿,或者眼前、头脑中反复重现孩子的画面等,并为此失声痛哭。还有的准妈妈会拒绝再次怀孕,或者不动不语,一个人沉浸在悲伤世界里。
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几个月毫无缓解,甚至还有加重的趋势,家人们一定要注意了,这个不幸的母亲可能因承受不起失去孩子的痛苦而出现了一种精神异常。
应激障碍分为急性应激障碍及创伤后应激障碍两类,二者都是由于强烈的精神刺激引起的,其区别则在于持续时间上:前者一个月内能够缓解,后者则会困扰病人数年,甚至数十年。这里我们主要说的是后者。
孕育是女性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件之一,因此,孕产期间的流产、死胎、难产、新生儿死亡等意外均会对产妇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强烈的刺激可能引起创伤后应激障碍。
如何识别产后发生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呢?首先,要有造成强烈刺激的生活事件,这里就是指胎儿或宝宝夭折了,尤其是那些高龄的准妈妈。同时,它还有以下三大表现:
1反复回忆与创伤有关的痛苦的记忆,反复做与之相关的噩梦,比如反复回忆自己怀孕时与胎儿相处的过程,生产时所经历的分娩痛苦或初为人母的极度喜悦等,仿佛宝宝还在世,还能听到宝宝的哭闹声。一旦看见同龄的婴儿,便会出现异常强烈的精神痛苦,甚至出现一些身体上的反应,如面色苍白、心慌、出汗等。
2警觉性持续增高,表现为睡眠不佳(难以入睡、易惊醒)、为小事易发怒、容易受到惊吓,难以集中注意力等。
3持续地回避,表现为努力避免与宝宝有关的话题,疏远别人乃至自己的亲人,将自己封闭在自己的世界里等。严重者甚至忘记自己曾经孕育过一个宝宝,或者拒绝再次孕育新的宝宝,对未来失去信心。
不仅新生儿夭折,还有另一种情况也会引起产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那就是生产过程中遭遇难产、生产时间过长等威胁到产妇生命的情况,如需产钳助产,甚至紧急剖宫产。从鬼门关走一遭,孩子尽管成活了,但仍会给产妇造成强烈的精神痛苦。
此时,产妇的表现与上面那些情况稍有不同,其主要表现为反复回忆生产时的剧烈疼痛、当时无人照顾的无助感、害怕失去生命的恐惧感、反复做与之相关的噩梦等。这些母亲常常无法与婴儿建立亲密感,无法照料自己的孩子,并且拒绝再次怀孕。她们也是需要家人多加关注的。
对产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心理治疗是医生首先考虑的治疗方法。
通过心理治疗能够帮助产妇减少压抑和失控,达到宣泄的目的,重新整理对外界、对自身体验的认识,寻找回归社会及日常生活的方法;通过认知行为治疗,可有效减少对反复回忆的恐惧,控制回避及麻木的症状;通过学习放松训练、系统脱敏等方法,缓解病人的焦虑情绪,帮助产妇重新建立起对家庭及孕育子女的信心。
药物治疗也是一项重要的治疗手段。其中抗抑郁及抗焦虑药物,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三大核心表现都有改善作用,尤其能够减少反复闯入脑海中的痛苦回忆,使病人痛苦的心境得到改善。抗焦虑药物还可有效地改善睡眠障碍,从而提高心理治疗的成功率。而若是产妇有严重的自杀倾向,则必须接受住院治疗。
与此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家庭的支持,因为家人对受伤的产妇有着重要的作用。公婆的体谅、丈夫的理解和照顾对产妇来说可谓“灵丹妙药”,这正是为什么心理治疗常需要配合进行家庭治疗的原因。
最后,我们来谈谈防患于未然。如何才能预防产妇发生产后的创伤后应激障碍呢?
注意产前筛查,及时发现胎儿疾病,加强产前及生产时的保健及教育,使产妇对新生儿可能出现的意外有一定的心理准备。
给产妇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待产环境。这里同样强调家庭的支持。如果不幸的事情已经发生,家人不要将过错完全归咎于产妇身上。
对心理承受能力本来就不足的产妇,不幸发生后的早期(1-2天)就可以进行心理危机干预,在专科医师的帮助下,让产妇及时宣泄痛苦的情感,及时对自身的状况作出调整,这样可以减少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或者减轻病情的严重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