丑化自己的花季少女

作者:陶然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初到治疗基地时,丁丁的样子着实吓了我们一跳:凌乱的头发,蜡黄的小脸,衣服随便披在身上,帆布鞋连鞋带都没有了。看到跟在她后面衣着整齐、面有难色的母亲,我们更加好奇:一个母亲怎么能让自己处在花季的女儿如此邋遢呢?

因为情况特殊,丁丁可以和母亲同住,这在治疗基地几乎是破天荒的事儿。

作为辅导员的我,拿着新领来的被褥走进丁丁的房间,准备帮她整理内务。刚进屋,便听到她和母亲大发脾气:“你说,为什么要把我送到这个到处是铁窗、铁门的鬼地方来?这儿根本就是监狱,你是个大骗子!我要回家!”

丁丁一边大喊大叫,一边抡起地上的包砸向母亲。见状,我连忙拉开她,好声好语相劝:“丁丁,这里只是医院设置的类似疗养院的基地,来这里的哥哥姐姐也都是为了调整心理状态,以后更好地学习。”本以为她不会理睬我,没想到她居然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我解释完了,便开始教她叠被子,丁丁似乎忘记了刚才的一切,认真地跟我学习动作,虽然她嘴上还时不时叽叽咕咕唠叨些什么,却已经和刚才对母亲歇斯底里发脾气的样子判若两人。

从那之后,我们经常能听到丁丁屋里传来的吼叫声,那些怒气明显是冲着她母亲的。但在我们面前,丁丁是安静的、温和的。如此巨大的反差让人不禁疑问:难道她的不满只是针对母亲?

我们找来了丁丁的母亲,和她进行了一番对话。

丁丁的父母都是非常重视事业的人。当年,丁丁的出生打乱了两人对事业发展的计划,而那时爷爷奶奶非常希望能亲手抚养孙女,于是,孩子一出生就被送回了老家——丁丁的爷爷奶奶所在的一个小村子。父母则在自己工作的城市继续打拼,因为事业繁忙,很少去探望丁丁。

在孩子童年的记忆里,关于父母的部分几乎是空白的,脑海里只有爷爷奶奶的身影。爷爷奶奶最怕的就是宝贝孙女出现一丁点儿意外。她家外面有个小院,爷爷怕野猫野狗跑进来,就把原本一米高的围墙加高了一截,还在上面加了一圈铁栏杆。童年时的丁丁每天活动的地方就是那个小院,抬头便只能看到一方天空和四周的铁栏杆。丁丁打心眼里抗拒铁栏杆和铁门,这或许正是她刚到基地就大发脾气的原因。

这样的“精心呵护”一直到了丁丁该上幼儿园的年龄。老两口儿挑来选去,考察了几家幼儿园,最终选了一个离家最近的。每天清晨把丁丁送进园内,老两口儿也不离开,轮班在门口等着。一个月后,孩子在和小伙伴玩耍时摔伤了腿,老两口儿索性不让她再去幼儿园了。

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孩子该走出家门了,爷爷奶奶照样每天接送。长时间的看管使她无法像其他孩子那样自由玩耍,狭小的近似封闭的空间也在她心中增添了一道无形的枷锁,但毕竟习惯了,丁丁就像笼子里的金丝雀,忘记了反抗,也不知该如何逃脱。

小学五年级时,父母准备把丁丁带到自己所在的城市,因为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条件。起初,爷爷奶奶坚决反对,但想起丁丁看到同学父母时那羡慕的眼神,也就心软了。

父母的家,对当时年仅11岁的丁丁来说是完全陌生的,就连眼前的父母也因为没见过几次面而显得那么陌生。父母依然很忙,给了丁丁家里的钥匙,便经常几天都不见人。丁丁每天起床或放学,都是独自—人面对空屋。没人提醒她按时起床、睡觉,也没人关心她是否刷牙、洗脸,就连衣服也是穿了半个月不曾换洗。从笼子里的金丝雀一下子变成了没人管的野麻雀,丁丁感到的不是自由,而是对孤独的恐惧和对生活的不知所措。

父母偶尔也回家,但一回来,关心的不是她的情感需求,而是学习成绩。成绩稍有退步,丁丁便会受到父母严厉的批评,甚至责罚。可即使如此,丁丁依然盼望着看到父母,所以会故意把自己弄得邋里邋遢,在学校也故意犯错误,因为只有那样,老师才会打电话通知父母来学校,她才能见到朝思暮想的家人。

不了解孩子想法的父母无法理解,为什么从小在爷爷奶奶家受到严格管教、被称为“乖孩子”的丁丁现在这般顽劣不堪。母亲更是十分伤心,常说:“我和她爸拼命努力工作,就是希望能给她一个条件更好的、环境更好的家。她却每天惹是生非,一见到我们就大吼大叫的,真让人寒心!

听完丁丁母亲介绍的情况,我们才明白为什么丁丁被安排与母亲住在一起,又为什么穿着打扮与母亲有那么大的差别。

来基地一段时间后,通过心理治疗师的调节治疗和辅导员在生活方面的帮助,丁丁的情绪逐渐稳定,单独与母亲相处时不会再故意吼叫了。在做亲子活动时,她经常会在人群中搜寻母亲的身影,遇到问题,也会用眼神向母亲求助。最让人感到欣慰的是,丁丁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刻意丑化自己,每天清晨,她会把衣服穿戴整齐,头发扎好去听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