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到一则新闻,一个孩子因为和父亲发生口角心里不痛快,居然纵火烧了自己家房子。据报道,除了自家房子被烧毁外,其他的住户也都跟着遭了殃。近几年来,亲子关系恶化的事例有不少,大多是孩子与父母缺乏正确的沟通方式,造成心理隔阂,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也妨碍孩子的成长。
怎么处理亲子关系才恰当?怎样的沟通方式才是有效的、积极的?我想说说自己的一点看法。
“裁判”还是“拉拉队员”?
一直以来,家长们都是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塑造孩子,正所谓“有其父必有其子”,就是有什么样的父母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孩子。所以,孩子的个性是按照父母的意愿来发展的,孩子的兴趣爱好其实也是按照父母的标准来实现的。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一一父母在孩子的生活中应该是“拉拉队”,而不是“裁判”。
大部分家长在孩子的心目中都是裁判,做得好不好全都是家长来决断的。其实,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的角色应该是拉拉队,不管孩子在各种竞争中处于什么地步,家长都应该是一直站在孩子身边帮忙加油呐喊助威的那个角色,这样对孩子建立自信心是十分有帮助的。
一个拉拉队是无法左右正在参加比赛的参赛者的,参赛者愿意用何种方式,通过什么途径来竞争,拉拉队都只是一个支持者,一个粉丝。当然,参赛者可能会作出错误的决定,也会输得一败涂地。这时候,拉拉队就需要善于从整个比赛中发现参赛者的优点,以此来鼓励参赛者再接再厉,下次尽力取得比赛的胜利,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参赛者作了错误的决定或没有努力参加比赛……
“法官”或者“律师”?
还有一句话,说的是在亲子关系处理过程中,家长不应该是“法官”,而是“律师”。律师总是从当事人的角度出发,通过挖掘当事人的需求,来分析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己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家长在整个亲子相处中的角色就是这个“律师”。当孩子做错事或处理事情出现偏差的时候,家长不能是“法官”,直接做审判工作,而是和孩子们好好交谈,发现孩子真实的内心需求,让孩子为自己的错误承担责任,同时,还要保障孩子的合法权益。作为“律师”,孩子就是家长的当事人,把自己的当事人的利益利作为一切行动出发点的思想是家长们应该学习的。
亲子关系的学问非常深奥,家长往往处于探索与总结之中,对于自己扮演的角色,会常常觉得难以把握。作为老师,我接触到不同的家庭,不同的教育方式,我发现,善于扮演“拉拉队”和“律师”角色的家长,有着更为和谐的亲子关系,孩子的心理发展水平在同龄人中较为实出。能把自己领悟到的拿出来分享,我觉得是十分快乐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