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这些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精神卫生、心理健康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为了进一步提高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诊治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卫生部将2011年精神卫生日的主题确定为:承担共同责任,促进精神健康。这充分说明,精神卫生工作不是某一个部门或某一个个体单独的行为,它关系到整个社会以及社会的所有成员。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1年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通知》中指出:

精神卫生,你我共参与

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国当前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时期,广大群众逐步适应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快节奏和激烈竞争,体验着由此带来的心理j中击和压力,各种心理卫生问题逐渐增加,大众寻求心理帮助的愿望日益迫切。同时,因重性精神疾病有可能导致患者工作、学习和生活能力受到损害,甚至发生危害社会安全的行为,故社会对精神疾病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为了群众能够安居乐业,社会能够和谐稳定,国家能够长治久安,需要个人、家庭、学校、单位、社会组织、政府部门行动起来,共同努力,共同承担责任,提高全民族的精神健康水平。

创造关爱环境,人人有责

维护精神健康关键在个人。维护精神健康应从自我做起,创造关爱环境人人有责。每个人都要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卫生知识,了解预防精神疾病的常识;要主动关心亲人、朋同事的心理状况,帮助他们排解负性情绪,必要时,劝说有心理司题隐患的亲朋到医院及早咨询和检查;要尊重、关心和帮助身边的精神疾病患者,做到不歧视、不排斥。精神疾病患者要主动接受治疗,促进康复;患者的家庭要履行好照料和监护患者的责任,要积极帮助患者接受治疗、进行康复训练,不得遗弃患者。

共同营造心理支持氛围

现代化的社会,需要构建覆盖广泛的心理社会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营造心理支持氛围,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疏导、调节个人在成长、学习、就业、婚姻和生活中遇到的心理问题;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处理日常心理冲突和困扰,积极应对突发事件、灾难带来的心理影响,维护精神健康。心理服务专业机构是网络建设的中坚力量,学校、单位、社区、医院是承载心理卫生服务网络的主要场所

多部门协作,共商对策,共担责任

精神疾病患者是社会弱势群体,保障患者的基本生活、医疗、学习和劳动权益,是维护和促进民生的重要体现。防治精神疾病,不仅涉及医疗服务工作,更是涉及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医药卫生权保障、法律制度和社会保障等多方面的系统工程,任务复杂。只有多部门协作,共商对策,共担责任,才能全面实现对患者的救治与救助、康复与服务。

促进精神健康,政府在行动

政府领导是做好精神卫生工作的重要保障。精神卫生问题,是我国当前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突出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创新社会管理理念,加大对精神卫生工作的投入,推进精神卫生立法及贯彻实施。要大力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建立健全心理社会支持和心理卫生服务网络,落实精神疾病预防、治疗和康复措施,为患者提供平等的学习、就业机会,切实维护群众精神健康,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从卫生部办公厅发布的关于开展2011年精神卫生宣传活动的通知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政府在促进精神健康和防治精神疾病方面下了很大的决心,同时也作出了很多努力。最明显的一个举措是2011年6月10日国务院公布了《中国精神卫生法(草案)》,并向社会征求意见。该草案首次强调保护精神障碍患者的合法权益,这是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

那么,如何才能更深入地开展2011年精神卫生宣传活动呢?下面两点必须明确:

首先,是社会公众对精神疾病的态度需更理性。由于社会对心理疾病患者依然存在很多偏见,很多人即使内心已经非常痛苦,却在他人面前依然强作很平静的样子,也不会到医院寻求帮助。其实,任何人都有可能出现精神疾病。罹患精神疾病也不是突然之间的事情,只有当心理压力过大,超过了人们自身的心理免疫能力的时候,精神疾病的症状才会出现。

即使得了精神疾病,患者也不必恐慌。通过一些心理学或医学的干预、治疗,精神疾病是可以痊愈的。 因此,人们不要把精神疾病当成一个雷区,而应把它看做是一个问题,和我们工作、生活中需要解决的众多问题一样,只要想办法,问题一定能迎刃而解。

其次,我们还应认识到,面对精神疾病,预防疾病,预防比治疗更重要。作为社会个体,我们要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压力,平时生活中要学会随时给自己减压,化压力为动力,不给精神疾病留下滋生的土壤:对于家庭而言,家庭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彼此关心,让爱的长城挡住心灵“流感”;而我们的学校及相关部门承担的责任,除了“传道业解惑”外,更要做好“育心”的工作。与此同时,政府要不断加大对精神疾病的防治和宣传力度,让更社会员享受美好、安宁的生活。

《心理与健康》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