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身同治,疗愈慢性疾病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慢性疾病指期限长且一般发展缓慢的疾病。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如今的慢性疾病与从前相比,更突出其兼有功能性病变和器质性病变,以及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同时出现问题的特点。因而,从心身医学角度,我们将慢性病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消化系统心身疾病: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神经症、溃疡性结肠炎、肠神经症、习惯性便秘、慢性肝炎、慢性胆囊炎等。

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脏神经症、雷诺氏症、β一受体高敏症、心因性晕厥等。

呼吸系统心身疾病:支气管哮喘、过度换气综合征、神经性咳嗽等。

神经系统心身疾病:脑卒中、癫痫、血管神经性头痛、紧张性头痛等。

内分泌系统心身疾病:糖尿病、甲亢、肥胖病、尿崩症、心因性多饮等。

泌尿生殖系统心身疾病:前列腺炎、过敏性膀胱炎、尿道综合征、原发性性功能障碍等。

骨骼肌肉系统心身疾病:类风湿、全身肌肉痛、书写痉挛、局部性肌痉挛等。

外科系统心身疾病:腹部手术不适综合征、肠粘连症等。

妇产科心身疾病:痛经、闭经、月经不调、功能性子宫出血、更年期经前后诸症、不孕症等。

皮肤科心身疾病:湿疹、银屑病、痤疮、斑秃、慢性麻疹、多汗症、皮肤瘙痒症等。

眼科心身疾病:原发性青光眼、中心性视网膜炎、飞蚊症、白内障、眼睛癔症等。

耳鼻喉科心身疾病:心因性耳聋、美尼尔氏症、失音、过敏性鼻炎等。

口腔科心身疾病:口臭、口腔溃疡、特发性舌痛、心因性牙痛等。

肿瘤科心身疾病:胃癌、肝癌、肠癌、食道癌等。

心身性亚健康:慢性综合疲劳症。

慢性疾病多呈现以下特点:慢性化、难以完全治愈、残留功能障碍、容易复发、多种疾病共存。看过许多专科,多种药物合用,继而也容易出现医源性疾病和药源性疾病。鉴于慢性疾病的特点,我们通过临床调查发现,患者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从中医角度而言,即出现“久病生郁”的情况。有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综合性医院就诊者心理障碍的问题比较严重。

比较典型的例子就是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据统计,我国综合医院门诊中肿瘤患者的心理障碍发生率为26%~76%,恶性肿瘤患者心理障碍发生率接近100%。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恶性肿瘤患者身体上承受着病痛、手术以及放疗、化疗的折磨,心理上更要承受对疾病的困惑,对死亡的恐惧以及对家庭其他成员的愧疚和对经济开销的担忧等思想负担。对他们而言,身患肿瘤无疑是躯体和心理上的双重应激,这些应激都可以理解为危险的信号。如果患者过度夸大了危险性而低估自身的应付能力,就容易产生抑郁和焦虑等症状。同样的症状发生在不同的慢性疾病患者身上,在抑郁或焦虑程度和表现症状上会有所不同。而在出现心理疾患之后,通过神经一内分泌一免疫网络,继而出现的是一系列复杂的躯体症状,即为中医“久郁生病”之说。典型的是心脏神经官能症这类疾病,病初以情绪刺激、社会压力等外界因素诱发,这种持续的抑郁或者焦虑状态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的紊乱,进而出现心悸、汗多、失眠等症状,并且用药治疗效果不确切,症状反复。

慢性病的特点是心身复杂性和多器官性疾病。中医心身医学强调“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的原则,治病求本,标本兼治。中医心身医学强调异病同治的原则,找出慢性病的根本病机,从现象中找出本质,使复杂化为简单。

将慢性病的特点同中医心身同治的治疗法则相结合,可以从刚柔辨证的角度归纳出慢性病患者疾病发展的生理病理规律。诚如《黄帝内经·灵枢》所言:“人之有生也,有刚有柔,有阴有阳,有短有长。”患者中有素体阳刚者,七情过极之时则出现疏泄太过的阳亢阴虚的肝旺征候,我们称之为刚症。素体阴柔者,七情过极则出现疏泄不及,肝郁气滞血瘀湿困的肝郁征候,我们称之为柔症。这类慢性心身疾病的病机演化为“情志刺激,首先伤肝,刚者及心,柔者及脾肺,终必及肾”。初期多为肝脾同病,肝心同病,肝肺同病,后期多为肝肾阴虚或肝脾肾的阳虚,末期阴竭、阳亡、阴阳离绝而终。病性为刚柔不能相济,而致疏泄失职,气滞血瘀,痰阻湿困或气逆化火,火热伤阴,升降失司,日久由实转虚,脾虚肝郁或肾虚肝旺,极少纯虚症。故而在治疗方面,则相应以柔制刚,以刚制柔之道。具体为肝疏泄太过而致刚症者用柔肝法,抑制其疏泄;肝疏泻不及而致柔症者,用刚法以疏肝,增强其疏泄,即《内经》所说:“用辛补之,用酸泻之。”

慢性病的治疗要以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为中心,一般以药物疗法和心理疗法为主。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辅助的心理疗法,必须围绕改变或纠正慢性病患者的认知来进行治疗,可以通过会谈、心理测试等方法让患者认识到自己认知方面的障碍和不足,并对患者家人等社会环境进行教育和指导,从而营造一个较好的社会支持网络,这将大大有利于患者心理和身体症状的康复。

赵先生,51岁,近两年来情绪低落,初见时病人神情呆滞,面色偏白,身体消瘦,不欲言语。问其家属后,得知患者前几年下岗后心情不快,加上儿子很少回家看望父母,就觉得儿子不够孝顺,导致情绪愈加烦躁,近来出现耳鸣、盗汗、睡眠差、食欲下降等症状。中医诊断为郁症,症型为肝郁心脾两虚。遂用药物治疗,方法为疏肝理气解郁,健脾益气养心。用方药有柴胡、白芍、陈皮、石菖蒲等。

该患者性缓,根据肝之疏泄太过与不及,可归于肝郁柔刚;因患者消瘦、食少,面色偏白,可知患者素体脾虚,无以运化腐熟水谷精微,脾气虚则四肢肌肉萎而见消瘦,面色苍白,加之操心思虑过多,根据刚柔辨证理论,可辨其症型为肝郁心脾两虚。治疗上以理气开郁为基本原则,主方选用柴胡疏肝散以疏肝解郁,理气畅中,兼以健脾益气养心。

除用药之外,亦要对病人进行心理行为疗法,特别是从帮助解除情志致病的原因入手,对疾病发生的心理社会因素进行分析,从认知方面进行指导和纠正。比如针对赵先生,让他认识到下岗并不意味着他一无是处,只要挖掘自己的优势,或参加职业培训,重新寻找新的工作岗位,依然能开辟一番新天地。至于在孩子孝顺这个问题上,赵先生也不要过于强求,现在的年轻人工作压力都很大,要多站在他们的角度换位思考,给予理解。此外,对于赵先生这种柔症患者,还应鼓励其适当地进行户外运动,不仅可以增强体质,还可达到调节情志、疏泄肝郁之功。

总之,在众多慢性疾病防治方面,需要注意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即通过辨刚柔、明阴阳,来查别体质和病机之不同。前者是用于预防疾病的发生,后者是用于疾病的复发。慢性病病程较长,故而更需注意调摄。此外,还可以通过饮食、针灸、按摩等疗法综合调理心身,从而达到心身同养,阴阳并调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