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二手烟”,你会默默忍受吗?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如果仅从烟草的角度,大概可以把人简单地分为两类:烟民和非烟民。烟民喜欢甚至迷恋吞咽吐雾的感觉,非烟民却对烟草的肆虐深恶痛绝。于是,一根小小的烟便让人们自动划分成了两大阵营,这两大阵营常常会随着轻烟在空气中的慢慢扩散而闹出不少矛盾,这些看似并不是很强烈的矛盾,实际上正在影响着人际和谐,骚扰着家庭和睦,甚至危害着人们的心理健康。

说说二手烟“灾民”的心理压力

由于烟雾具有扩散于空气中的特性,所以,每当烟民在公共场所一解烟瘾的时候,也是在强行拉着周围的人同自己一起吸烟。这对原本就对烟草避之不及的人来说,无异于场灾难,难怪有人自嘲是个“二手烟灾民”。“灾民”两个字道尽了其中的苦恼与无奈,也将非烟民在两者之间的弱势地位表露无遗。原本受害的非烟民在二手烟的环境中饱受压力,那么,这些压力又从何而来呢?

压力一:健康危机的恐惧感

让自己的身体保持在一定的健康水平是人的基本生存需求,在众多护体健身的行为中,远离烟草可以说是很多人的首选。而一旦周围有人无所顾忌地点起一根香烟,肆无忌惮地吐起烟圈时,非烟民们所需要的物理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人们因为被迫吸入大量的烟雾而苦不堪言,这些烟雾深深刺激着我们的呼吸系统,使得我们的机体处于警觉状态。因此,烟雾缭绕之中,人们在对自己身体担心的同时,焦虑与恐惧情绪也会随之而产生。如果我们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生活,内心的恐慌感自然会不断地累积,并严重影响心理健康状态。

压力二:敢怒不敢言的无助感

面对烟雾的侵袭,最佳的防御方式应该是消除烟源,然而生活中我们却很少看到有人主动劝解吸烟者,人们最常采用的方式是敬而远之。为什么我们会对吸烟者敢怒不敢言呢?原因在于,人们往往认为制止他人吸烟是一件难度很大的事情,弄不好还会影响彼此的关系。既然把握不大,还具有一定的危险性,那不如忍让一时吧。然而正是这一忍,使得原本应该指向外部的情绪和行为被阻止下来,并积郁于心。在心理健康领域,敢怒不敢言是一种自我压抑的表现,它容易让我们产生无助等感知,而且长期的压抑使得不良青绪没有释放的通道,容易让人产生心理性衰竭。

压力三:劝解无效的无能感

事实证明,只有少数人会采用直接劝解的方式。特别是当吸烟者在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占据优势地位时,能够有勇气、有技巧地制止吸烟而劝解的人少之又少。即使是采用了主动劝解的行为,其成功率也并不高。很多吸烟者总是以各种理由拒绝灭掉手中的烟,于是,劝解无效的结果,使得更多的人产生了挫败感,而逐渐放弃了制止或劝解吸烟的行为。这在心里学上是一种典型的习得无助表现,很多消极情绪的建立正是基于习得无助而产生的。

如何在二手烟“遭遇战”中获胜?

二手烟不仅仅给我们带来了生理上的威胁,也给我们的心理带来了不小的麻烦,可见解决二手烟的问题势在必行。那么从现在起,带上一些生活中的小智慧,动用一下人际交往的小技巧,让我们一起来维护无烟的健康环境吧。

方法一:和蔼止烟法

不是有一句话叫做“态度决定一切”吗?在人际关系中,良好的态度真的是一个无往不胜的法宝。

由于对烟草的厌恶情绪,使得非烟民在遭遇烟雾围攻时,习惯于将敌视性的情绪传递给烟民。这就造成很多止烟行为是在不太友好的态度首先传递之后才发生的。于是,烟民与非烟民之间的抵触情绪形成了,这个时候让吸烟者接受我们劝告的成功率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成功阻止对方吸烟的前提是用友好的态度、与之商量的语气。大凡正常人,都会接受那些没有威胁性的建议。

方法二:直截了当法

这是一种目的性非常明确的劝解方式,简化了许多不必要的中间环节,让制止吸烟信息的传递更明确,过程更迅速。这种方式适合于非公众场合中关系比较熟悉的人之间。

在直接制止对方吸烟的时候,同样需要注意语气态度。强令性的语言,会让对方产生本能的反抗,因而采取有意拖延熄烟的时间,或者嘻嘻哈哈糊弄我们。如果我们善于采用示弱的方式,告诉对方烟雾给自己带来的伤害,烟民大多是会照顾我们的感受的。

方法三:旁敲侧击法

很多人不敢直接制止吸烟的人,最常采用的方式就是旁敲侧击,这在心理学上有个词叫做暗示、施压。例如,不住地用手捂住自己的口鼻、用手挥去四散于身边的烟雾等等。如果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不满,也许这些肢体语言便会成为最好的表达方式。

旁敲侧击适合于在公共场所使用,它既可以给足吸烟者面子,不会让他遭遇难堪的境遇;又在悄无声息的过程中,达到了我们的目的。

劝解吸烟行为的最终目的是消除对方的吸烟行为。心理学告诉我们,让一个人消除某种长期形成的习惯性行为并不容易。因此,在劝解的时候,如果我们能够站在吸烟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就会找到止烟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