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我面前的阿辉,今年19岁,正上大学二年级,本应该是充满青春和活力的年龄,却见他低着头,微驼着背,暮气沉沉、没有一点活力,满脸都是无奈和痛苦的表情。从他紧张的表情可以看出,他是花了很大的气力说服自己来找我咨询的。
“老师,我觉得自己在各个方面都不如别人,活得好失败。”
这是阿辉跟我说的第一句话。
阿辉这句话是自卑者最有代表性的语言,在自卑者内心深处,他们常常觉得自己笨手笨脚,灰头灰脸,浑身上下没有一点儿优点。由于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看不到自己的前途和希望,他们对生活有一种深深的无力感,不知该朝哪个方向努力,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自卑不是与生俱来的一种个性特征,它是个体在后天成长的过程中,在多种因素的影响下慢慢形成的。可能与个体的生长环境有关,如贫穷、卑微的家庭环境或不健全的家庭;也可能与父母、老师或周围人的消极的不适当的评价有关;还可能与自身的某些先天缺陷有关。那么,阿辉的自卑又是怎样形成的呢?
“所有这些,都是我的无能造成的。”
在和阿辉交谈的过程中,这句话出现的频率最高。
阿辉生活在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家庭人口较多,父母没有什么特别的生活技能,只能靠种几亩地来维持生活,日子过得很紧张。雪上加霜的是,在他读小学五年级时,父亲身患重病,为给父亲治病,家中负债累累,即使这样也没能挽留住父亲的生命。父亲去世后,所有的生活重担都压在母亲身上,为了减轻母亲的压力,懂事的大姐主动辍学,外出打工,以贴补家用。阿辉变得更懂事了,他会积极主动地帮助母亲料理家务,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只是他的性格更沉闷了,不太愿意和人交流。在学校里,因为成绩平平,才艺平平,他几乎被老师和同学忘记了,像个隐形人一样。
这一切的一切,都让阿辉很自责,他觉得都是自己的无能造成的。这些客观因素看似是阿辉自卑心理形成的外部条件,但同样处境的人未必都是自卑的,有的人会在困境中奋起,不屈不挠,与生活顽强拼搏,自信满满。所以,理性情绪疗法认为,心理困扰大部分是不合理的认知造成的,也就是说,人们对于生活事件的错误解读,是造成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
盘查阿辉头脑中的不合理认知
通过和阿辉的深入交流,我发现阿辉头脑中存在这样几个不合理的认知:
是选择性消极关注。即阿辉只看到自己的不足和缺点,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潜能,用阿辉自己的话来说,觉得自己特傻、特笨,长相不如别人,学习不如别人,交往能力也不如别人,总之,样样都比别人差。
二是任意推断。即缺乏事实根据,草率地下结论。如阿辉在课堂上被老师叫起来发言时,有同学无意中笑了几声,阿辉觉得那笑声很刺耳,是同学在嘲笑自己,而且他还觉得个人的嘲笑会无限蔓延,导致班里所有同学都嘲笑他;当他做事失败时,就觉得别人看他的眼光有点异样,他觉得那种蔑视的眼光甚至会杀人,等等。
三是“应该”倾向。自卑者常用“应该”或“必须”等词来要求自己或别人。阿辉也不例外,他觉得自己应该得到每个人的认可,应该不输给任何一位同学。在阿辉眼里,只要别人会的自己不会,别人能做到的自己做不到,就觉得自己比别人矮半头。
改变,是可能的
为了帮助阿辉改变自责消极的情绪体验,我给他列了这样几个改变的步骤:
第一步:引导阿辉停止责备自己,学习接纳自己
在阿辉列举了自己一大堆缺点和不足后,我问阿辉身上有哪些优点和值得骄傲的地方。阿辉想了半天,也没想出自己有什么优点。我又让阿辉回忆头脑中别人给过他的最中肯、最好的评价是什么,阿辉沉默了半天问:“老师,老实能算作优点吗?”我说:“当然可以。”在我的鼓励、启发下,阿辉终于找出了自己身上的一些优点,如孝顺、懂事、能吃苦、善良等。虽然阿辉寻找自己的优点还很困难,但这对于他来说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在以后的日子中,还要引导他继续寻找自己的闪光点,找到的优点越多,他的自信也会越强。
第二步:语义转换,改变消极的自我评价.
对于自卑者来说,不正确、歪曲的认知往往与消极的自我评价有很大关系,如阿辉认为自己很傻很笨,在各方面都不如别人,实际上就在无形中暗示自己在一切方面都是毫无价值的。要想改变他的错误观念,就要通过语义转换,让他学会用客观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问题,能用对具体事件的评价来代替对自我的整体评价,从而让阿辉意识到他只是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并非一无是处。
比如,阿辉说自己特傻、特笨,我让他说得具体些,阿辉说了两点:一是自己的英语不好,由于英语底子较差,上课时跟不上老师的节奏,导致对英语的学习失去兴趣;二是人际交往方面,因为没有勇气和同学交往,和别人交往时,太在意别人对自己评价,有时放不开。
明确了自己欠缺的地方,下一步就是改进了。对阿辉来说,英语底子差,只要在课下多努力,上课之前多一些预习,跟上老师的节奏就不成问题。而在人际交往方面,除了了解一些必要的人际交往、沟通的技巧外,更多的是在生活中不断地实践。
因此,我给阿辉布置了这样一些练习:晚上在宿舍同学聊天时,主动积极加入,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课堂上自己会的问题主动回答,并让他记录下当时的心理感受。通过这些家庭作业的练习,阿辉发现别人并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在乎他的行为,他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拘束和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