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只有自己才最了解自己”,这话有一定的道理。一个人内心里有什么想法,做过什么事,不说出来别人不会知道,而自己是最清楚的。
但是,对自己的想法、行为和性格的评价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是否准确,那就不一定每个人都能认识和了解了。
比如,一个人患了精神病,有许多不符合事实的想法和古怪的行为,但他本人在治疗前是不会认识自己的言行是病态的,因而医生说他们失去了自知力。
许多强迫性神经症的病人强迫自己做出一些重复的动作,比如反复长时间洗手、反复锁门等,他们也知道不必要如此,但有一种很强的力量在驱使他非这样做不可。这种力量是从哪里来的呢7对这个问题,病人在接受心理咨询前是捉摸不透的。
许多人虽没有什么严重的精神疾病,但常常会因烦恼和伤脑筋的问题求助于心理咨询师。他们常常把烦恼的原因归罪于外界和其他人,这时,如果仅仅鼓励、安慰他们,表面上也会使他们宣泄了郁闷,感觉心情舒畅一些,但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有经验的心理咨询师会注意到求助者的谈话和行为,从中发现他们在哪些方面缺乏自知力,影响他们的想法和感情,从提高自知力着手逐渐引导他们成长。
美国心理咨询家卡万那曾说过:“必须使求助者认识到心理咨询是无法改变他们的外在环境的,而且要问他们‘你能在认识上和行为上作出哪些改变,以帮助你减轻自己的困难?’这就触及到求助者的自知力问题了。”
有一位将近40岁的妇女,由她的丈夫陪同来到心理咨询门诊,希望医生指导她解决具体的难题。她花了将近半个小时,滔滔不绝地倾诉自己与单位领导以及几个同事的矛盾,以及她心中的烦恼,并反复强调自己的缺点就是对工作“过于认真”、“过于爱思考”,还谈到领导对工作不负责,作风不正派,给他们提出意见会遭到他们的报复。
咨询的目的何在呢?是否只需要给她同情、安慰?或者夸奖她工作好,并为她打抱不平呢?她最后承认内心深处确有这些目的。
心理咨询师请她冷静地思考—下自己有哪些不足之处,以致造成了这些不必要的烦恼。第二次咨询时,她的丈夫说咨询师确实指出了她的要害问题。原来,她自幼过继给无儿无女的舅父家,舅父对她非常疼爱,娇惯,以致她形成了傲慢、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20多岁结婚后,丈夫格外温和,什么事都依着她,其实她工作并不出色,但自以为比谁都好。丈夫说,某位领导确实有缺点,同事们也不像她讲的那样与她过不去。后经过交谈,她承认自己的性格高傲是自幼形成的,察觉到在人际矛盾中自己也有责任。
当然,两次咨询不可能希望她在行为上有很大的改变,但至少可以促使她增加一点自知之明,多在自己身上寻找烦恼的原因,使自己尽可能摆脱幼年期形成的不成瓤的行为模式,从而逐渐成熟起来。
不论是病人还是正常人,要真正认识并了解自己并非一件容易的事,而心理咨询的目的之一便是帮助人们恢复、提高认识自己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