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冲突”让你更有力量

作者:魏强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我现在做事常常犹豫不定,做过了又后悔。我是工段长,应带头干,同时还得管理、要求别人。可如果我干得卖劲,别人会说我有所图谋,如果不带头干,别人会说我不称职;不要求别人,自己觉得没尽好责,要求了别人,可能会得罪人……我常常为此大伤脑筋,经常吃不香,睡不着,很痛苦。做人真难!死也许会很容易,但一想到孩子和家庭……能不能有一种方法解除我的苦闷?”—这是一位来访者的心里话。

想一想,谁没有左右为难、前怕狼后怕虎的时候?想对同事提出批评性的忠告,同时又怕得罪人而遭报复,反复思虑,究竟提还是不提?难以决定的内心冲突谁没有?你不知道是因为他人没说出来。

心理冲突是两种互相对立的情绪、评价、态度和行动倾向同时并存于一个人的内心,当事人既不能放弃其中之一,又无法将二者协调统一起来,从而感受到紧张、不安或其他不快甚至痛苦,这是一种普遍现象,几乎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之所以冲突,痛苦,是因为太看重冲突的现象,并纠结在里面,认为只有自己才有如此多的困苦。

心理冲突伴随我们一生

在我们一生中,内心冲突的情境经常发生。当我们还是孩子时,在对待父母的态度上就开始有了心理动机的j中突:一方面要从父母那里获得保护和供养,以满足某些饮食、衣着、玩具、抚爱和表扬等需要,另一方面,自己的行为却会受到父母的限制和约束而不能自由自在,为所欲为。这时,就会出现既要依赖父母,又想摆脱父母束缚的两种相反的倾向,这种儿童心理动机冲突情境可能会持续很长一段时间,处理不当就会给儿童时期的心理发展造成影响,以致成年后还很难忘怀。

人的心理冲突是非常复杂的。从大的方面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个人在周末同时收到晚宴邀请和优秀剧目戏票后产生的选择困难,是双趋势冲突情境,即所谓“二者不可兼得”。

“前有悬崖,后有追兵”的处境便属于双避式冲突,虽然两者都想躲避,但迫于情势,只能接受其中之一。

一位妇女爱吃糖果,可又担心发胖:青年男女欲结婚,却又对婚后的生活负担有所顾虑。从正、反两面考虑时,很容易让人左右为难。

我们常说的思想斗争、内心矛盾,就是一种心理动机的冲突。但这种本来很正常的现象,被我们误解了,看重了,就很可能会造成挫折情境,它会使我们感到心情烦躁、不安和痛苦,甚至导致心理与行为变态。那么,这种心理创伤就是一种无知的自我残害。如果不能妥善处理,及时解决,很可能会造成强烈的情绪波动,给我们的精神生活带来消极影响。

陆游临死前写的“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也是心理冲突,这种冲突威力之大,使他死不瞑目。杜甫的“不眠忧战伐,无力正乾坤”描述的也是他内心痛苦的感受:既然清楚地看到个人无法扭转乾坤,又何苦为之忧心?他也不能自主。

化心理冲突为能量

很多时候,心理冲突不但不会妨碍人们正常的心理功能,相反还会使之得到强化,把冲突转化为能量。司马迁是最好的借鉴:他受腐刑(割去生殖器官的残酷刑罚)后,由于感到极大的耻辱,经常忍受不住想要自杀的念头,长期持续且极端痛苦的心理冲突,反而激发他完成了心愿。

心理冲突本身就是一种心灵能量的显现,如果我们正确认识了它、理解了它,使其顺其自然地发展,冲突就会变成激发剂,弹力球,将其运用于学习、生活、工作之中,便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并带给我们幸福。相反,如果我们不认识它,不理解它,试图压制它或躲避它,冲突就会转化为腐化剂甚至定时炸弹,产生有损的破坏性的负性能量,使我们感到极度不安和痛苦。

由此可见,痛苦可使人悲观沮丧,也可催人进取向上。每个人的心理冲突都能够撞击出耀眼的火花,由破坏性转变为建设性,并发挥一种有益的正性能量。事实上,没有一点痛苦的生活才是真正无聊并且难以忍受的。如果整天沉浸在幻想之中,想方设法回避痛苦,也就无法体验到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