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医疗操作可能会引起病人的焦虑、恐惧反应,除了外科手术可能引起这些反应外,其他各科的诊断和治疗手术亦可能引起患者的种种不良反应,’如内窥镜检查,牙科检查和治疗,以及某些特殊的医学程序,如分娩等。
术前焦虑从何而来?
手术焦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研究发现,62%的病人是由于怕麻醉,15%的病人怕开刀,23%的病人属于其他原因。可见,对于大手术来说,麻醉对病人是一个重要的心理应激源,顾虑主要是由于病人的不了解。
国内资料认为,造成手术焦虑的直接原因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病人对手术缺乏了解,包括对麻醉的不了解,因而产生疑虑,这方面原因占90%以上。
(2)怀疑手术效果,这主要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不得不手术的重病者,此项原因相对次要一些,但整形外科病人的情况则有所不同。
(3)对医生进行挑剔。病人打听医生的年龄、技术和经验,并为此而感到焦虑。
(4)怕术中疼痛。手术越小,病人往往越怕手术期间的疼痛。
(5)其他方面,包括家庭关系、单位人际关系、工作情况,等等。
而从心理行为学的角度看,病人对手术的焦虑反应可能有以下原因:
(1)对医疗操作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对医疗工作者来说,手术室、检查室、医疗器械等都是习以为常的工作场所和工具,在操作过程中,医生关心的是如何给病人以正确的诊断和合理的治疗。但对病人来说,医疗环境却具有不可知性,手术或检查器械是产生威胁和疼痛的原因,对医疗操作过程所关心的是“医生们正在干什么?我的疼痛感觉会如何”等等。这种对医疗操作活动的不可预见、不可控制感越强,病人产生的焦虑情绪也就越强。
(2)既往的医源疼痛经历。一些病人以往有过医源性疼痛的经历,甚至生活中的痛苦经历,通过条件反射使其他的医疗操作也变为一种刺激,比如曾因牙科手术而经历过疼痛的病人,以后可能对所有医院的手术刀、针筒、诊疗室都产生焦虑反应,一些敏感者甚至在联想起医疗手术活动时都会有恐惧感。
(3)示范作用。有的病人曾观看过别人接受手术时的景象,通过示范作用,自己也产生了对各种医疗操作的恐惧。
(4)被控制感。某些医疗手术或检查过程使病人处于一种被动服从的状态,比如心导管检查需捆绑固定,病人产生被控制感,从而增加了焦虑反应。关于这一点,有研究者曾对312名手术病人的焦虑原因作过分析,发现有55%的病人是由于“失去独立性”,本来可以自己做的事情却要由别人来帮助,病人似乎不愿意躺着受控制。
术前焦虑有什么表现吗?
精神方面
紧张、恐惧、担忧、容易发脾气,脑内控制不住地思虑很多相关问题。
身体方面
(1)血压升高、心跳加快:
(2)出汗:
(3)四肢发凉、发抖:
(4)睡眠不佳:
(5)食欲减退:
(6)对疼痛很敏感。
行为方面
(1)坐立不安:
(2)言语增多,甚至喋喋不休,关注和谈论的是一些无关紧要的小事,表现得异常固执,针对一个问题不依不饶,甚至谈到后事的安排并写好了遗嘱;
(3)与周围人因小事而发生争执,引发冲突:
(4)即使疾病危害到生命,也坚持拒绝手术。
哪些人术前焦虑更重?
手术焦虑的程度存在着明显的个体差异,但也有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包括:
(1)年龄,年龄大且属于再次手术者,焦虑反应较轻,年龄小者则较重;
(2)职业:知识分子有时顾虑较多;
(3)心理因素:内向、不善言语或既往有心理创伤者(早年与父母分离、遭人虐待和歧视等),往往触景生情而导致焦虑。
术前焦虑会影响手术结果吗?
临床上,不少病人由于心理上不适应,手术虽然顺利、成功,但术后自我感觉却不佳。
病人术前的恐惧和焦虑,往往能使痛觉变得更敏感,忍耐程度降低,结果在术中和术后可能产生一系列心理生理反应,如感觉疼痛、全身肌肉紧张、对止痛药的依赖以及长期卧床不起等,从而影响手术预后。
针对这个司题,研究者们曾花费了数十年的时间,目的就是为了寻找术前焦虑反应与术后适应之间的内在联系。尽管在此问题上的研究结果尚不统一,但从许多关于术前心理准备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的临床研究结果来看,术前焦虑以及包括恢复速度、疼痛程度等在内的手术效果之间,很可能存在直接的关系。这就是说,术前的心理准备减轻了病人的焦虑反应,而焦虑的克服有助于术后的恢复过程,其中包括疼痛的减轻和对止痛药依赖的减少。
这很有实际意义,因为它将有可能使医生在手术前对某些病人实施特别的心理帮助,以便尽早纠正病人存在的可能影响手术结果的不良心理状态。换言之,对手术病人实施术前心理帮助,对多数病人来说是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