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节奏的生活中,想在一定时间内建立良好的沟通,需懂得适当地“自我暴露”,自我暴露是人们自愿、有意地把自己的真实情况暴露给别人的行为。在人际交往中,自我暴露可以拉近心理距离,但是过多的暴露却不利于人际沟通。
自我暴露是社会心理学人际交往中的一个概念,是发生在人际交往中一种自愿的、有意的行为。准确地说,在人群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在“被动”地自我暴露,我们的话语、态度、表达是暴露,而非言语的表情、眼神、姿态、动作,包括与他人的距离也是一种暴露。
对于表达者来说,暴露自己的个人资料、信息、内心想法、情感、意愿……一方面是希望获得别人的了解、关注;另一方面是有可能通过自我暴露引出话题,使另一方在有意无意之中参与进来,从而也有所暴露,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相互性原则。
对于倾听者来说,在获得信息的同时,还能感觉到对方的亲近——自己是被对方信任的。而喜欢、认可、信任、开放的关系,是双方建立关系的积极的感情元素。
自我暴露,对于双方来说,无论是谁主动,说者与听者双方都沉浸在关系中。因为任何一方的自我暴露都让另一方获得新的感受和认识,通过多知道、多了解来确定彼此日后交往的方向与深度。
人际试水有规则——浅点儿?深点儿?
关于自我暴露,要说的东西很广,非一篇文章可以概括的。如果我们把自我暴露比喻为一门交流学问的话,其中比较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把握住关系尺度,这里有最基本的几点:自我暴露的目标(说给谁听),内容(说些什么),数量(可以说多少),深度(可以说多深),时机(话语的情境),最后是关于相互性原则。
暴露的目标(说给谁听):
一是选择目标,你耍清楚自己为何要向这个人说,你希望达到怎样的目的,是冲动之举还是有所考虑,结果有几种可能。二是要明确你们的关系状态,是陌生、初识还是熟悉?生活中有无利害关系?
内容(说些什么):
说些什么?关系状态决定你们说什么,而不是一厢情愿地表达。比如:一个话题展开后,对方有没有兴趣听,有没有话语呼应,能不能分享你的情感,你们之间有无互动,都说明话题是否适宜。如果选择的是一个轻松的无利害关系的话题,双方可能更容易进入其中,享受交谈的快乐。
数量(可以说多少):
同样,关系状态决定了交往中自我暴露的数量。如果是初识阶段,建议话题可多,但不可深。可多是说双方处于一个摸索、逐渐熟悉、建立信任的过程,话题多就像不同的途径,引出双方的喜好、擅长与兴趣所在,找到适合双方交谈的内容来。如果是相对熟悉、友好的关系,话题可以不仅仅是情趣爱好、日常娱乐活动,还可以表达一些对人和事物的看法和评价,但要注意排除利益关系。
深度(可以说多深):
决定说多深,一是在于听者的人格特质,真诚、尊重、情感呼应及能否保密都是其中的要素。二是暴露的内容(机密程度、积极或消极)、双方的关系(亲密程度、信任程度、双方是否都有暴露的意愿)、后果评估(是否造成不良后果、是否解决问题、是否担心)、暴露情境(场合、双方心理状态等)等等因素都需要考虑在内。
暴露深度往往是人们容易忽视的一点,也是最难把握的,容易让人感到后悔或造成伤害。有的时候,有些内容未必说出来就能获得轻松感,属于隐私类的话题,说与不说是需要斟酌的。相对较深的话题是那些涉及自我概念或与他人的关系状况,比如:自卑情绪、亲密关系、个人隐私,还有个人感情经历,以及不为社会接受的一些想法和行为等,这些在心理咨询与治疗中常常涉及的话题,在社会交往中是否要表达,需慎重考虑。
时机(话语的情境):
说话要选择时机,或者说我们有时要创造一个可以说某些话的时机或情境。特定情境为人们的情绪与话题设置了一个平台,允许度更大一些。换一个说法,就是当你不准备与他人涉及某个特定话题、某种亲密关系时,就不要选择不利于自己把控的环境,或者不在乎对方怎样安排。比如说:非亲密关系勿入私宅。
另外,自我暴露的内容也可以是幽默、自嘲、无伤大雅的笑话、小挫折、共处情境中的小插曲。相互性原则
在一般人际关系中,自我暴露遵循相互性原则,这里的相互性不是刻板的我说什么,你也得说什么,而是自我暴露的过程能够带来双方关系的发展,彼此更加熟悉和信任,相处更加自然。如果自我暴露没有带来关系有进展的感觉,说明其中一方没有发展关系的需要,建立关系应该选择其他更为安全的、公众化的方式,而非继续自我暴露。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更深层的因素会影响人们自我暴露的程度,比如说:个人的成长经历(是否被伤害过)、内心的安全感、信任感、开放性以及性格特征。有的人总是不容易信任别人,不容易敞开心扉,良好的关系中也习惯于多一些审慎和保留;而有的人不能较好地把握表达的分寸,其做法要么不被人理解,要么给自己造成麻烦。这些表现不仅仅是自我暴露本身的技巧问题,当事人成长中那些尚未解决的心理感受亦影响着其当前人际关系的发展。
一般来说,适度的自我暴露是有利于关系发展的,暴露的层次越深,说明你与他人在某种关系上卷入的程度也越深,与对方的关系也越好。人们通常喜欢与那些和自己暴露程度相当、同样快乐的人交往,因为那是一种心灵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