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总是犹豫不决——回避性人格障碍

作者:汤晓茅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汤晓茅

我们在繁华的市区开展义务心理咨询活动三天了,前来咨询的人络绎不绝。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我注意到一位身穿蓝色风衣的男青年,他每天很早就来到我们的咨询地点,可是总是站在远处朝这里观望,有几次向咨询处走来,好像是要询问什么问题,可当他陕走近时,却又放慢脚步,转身走开了,继续在远处徘徊,低头沉思。我想,他肯定有难言之隐请求我们帮助解决。果然,在我们开展咨询活动的第四天,他像是下了很大的决心,终于坐在了我们的面前,讲出了他心中的不快。

据他讲,他今年29岁,在本市某服装公司工作。平时,他在工作中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唯恐自己工作得不好而受到领导和同事的批评指责。可最近单位发生的两件事情,使他终日无精打采。第一件事情是,单位新分配来一批服装设计裁剪学校的毕业生.他们工作非常出色,服装设计新颖,裁剪缝纫迅速,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行,思想跟不上潮流,便担心自己的工作是否会被他们挤了。从此,这种想法总是在脑子里浮现,整日忐忑不安,不知如何是好。第二件事情是,前儿日单位领导告诉他,公司准备派他到外单位学习新技术。听到消息后,他更是紧张害怕、犹豫不决,担心将来学习回来,会失去现有的工作环境;而且怀疑自己的能力,害怕自己学不好,完不成学习任务,会被别人笑话。为此事他左思右想,坐卧不安。最后,他终于找了个借口,向领导提出放弃这个学习的机会。上述这两件事情,时时搅扰着他,使他每天心烦意乱,如坐针毡,不能正常工作、生活。虽然他多次试图使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可是怎么也办不到。近来他的症状越来越重,内心十分痛苦。

他听人讲这里正在开展心理咨询活动,便想找医生问一问如何才能摆脱自己的痛苦。可是,当他到了这里,却又顾虑重重,徘徊在人群外想了很久,恐怕我们不能够接待他,或被周围的人嘲笑。因此,他迟迟不敢来到我们面前询问,为此他又产生了新的焦虑情绪。就这样,他整整考虑了三天,终于下了决心,按他的话讲就是“豁出去了”。

他对我说:“我自尊心很强,生怕受到别人的批评指责,所以在各方面都严格要求自己。我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总害怕会在大家面前因言语不当而招来嘲笑;在众人面前我十分谨慎、不自然,所以我尽可能避免参加集体活动。其实,我知道自己的性格不好,也想找几个朋友一起玩玩、聊聊,可是总怕被别人拒之门外,遭到嫌弃。我害怕遇事,比如工作中出现了什么问题,本来自己可以解决,可我总担心自己的能力,因此工作中缩手缩脚。我这种自卑心理,总也改不了,它影响了我的生活、工作,尤其最近这两件事情,给我造成了很大的痛苦。”

听完他的介绍,我给他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解释和指导。其实,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会遇到很多问题,当我们处理一些事情,尤其是面对主要的问题时,往往需要再三地考虑,反复地斟酌,最后才能作出结论。这种深思熟虑的思考方法,对于解决问题是非常有益的,它能够使我们避免很多工作中生活中的差错。尽管我们花费很多时间、精力去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但它不会妨碍我们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和社交活动,更不会成为我们的思想负担。但是,如果一个人在处理日常事务时,凡事总是顾虑重重,瞻前顾后,并且因此而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那么这个人恐怕就不正常了。像本文中的这位青年人,在精神医学中,可称做是回避性人格障碍者。

回避性人格障碍者的最大特点是行为退缩,心理自卑,面对挑战多采取逃避的态度或无能力应付。他们被他人批评指责后,常常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并且很难弥补,不能从中解脱出来,因而非常痛苦。他们害怕参加社交活动,唯恐自己的言行不当或不能回答别人的提问而被他人讥笑讽刺。因而,他们即使参加集体活动,也多是躲在一旁沉默寡言,在处理某个一般性问题时,他们往往表现得瞻前顾后,左思右想,常常是等决心下定时,却又错过了解决问题的时机。在日常生活中,他们多安分守己,从不做那些冒险的行动;除了每日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和学习,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因为他们觉得自己的精力不足。这些人在单位一般被领导视为积极肯干、工作认真的好职工,经常得到领导和同事们的称赞,可是当被委以重任时,他们却想方设法推辞,从不接受过多的社会工作。当然,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并不安于现状或欣赏自己的孤独,不与人来往并非发自于内心。他们内心也希望能改变自己的行为,也试图寻求知己朋友,可是他们担心会被别人拒绝、嫌弃,所以他们很难下决心改变自己,因而内心十分痛苦。

上述年轻人就是一名典型的回避型人格障碍者。他最近不愉快的心情,完全是由于其自卑心理造成的。首先,单位新近来了批职工,他周围的工作环境形成了一种竞争趋势,这一点他预见到了,可他觉得自己不能应付。如果一个心理素质健全的人,肯定会正视现实,勇敢地竞争,去争取胜利。然而,他却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肯定会败阵,所以只顾整日唉声叹气。其次,当单位领导准备派他外出学习时,他又顾虑重重,怀疑自己的能力,担心不能完成任务,也表现出行为退缩、自卑的特点。他的痛苦来源于他自身,当他准备到咨询处进行心理指导时,再度表现出人格障碍的特点,行为退缩、瞻前顾后。虽然在我解释指导后,他满意地离去了,但是,如果他不从根本上改变其不健康的性格特点,最终仍然是痛苦的。因此,预防不健康人格的形成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我们知道,人的性格特点往往是在儿童、少年期就开始形成了。因此,从小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非常重要。现在,我们的年轻父母们过于“爱护”独生子女,把他们的生活设计得丰富多彩,却很少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使得他们不懂得生活的艰难,养成了做事靠父母的依赖心理。所以,一旦他们走向社会,离开父母,在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他们就会手足无措,不能应付,从而产生自卑心理。孩子们都是天真无邪的,他们认为这个世界是美好的。而有些年轻的父母因为怕孩子外出发生危险,不由自主地告诫孩子们,这个世界是如何的可怕,人与人之间存在着你死我活的竞争……其实,家长的目的只是不想让孩子四处乱跑,吓唬孩子们要他们听家长的话。岂不知,长此以往,在幼儿的心中会形成一种对社会、对他人的恐惧心理,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严重后果,轻者出现人格问题,重者则形成人格障碍。我们要相信孩子的能力,鼓励他们进行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他们的果敢精神,对人要以诚相待,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善良、正直的:对困难要知难而进,不要回避现实。这样成长起来的下一代,才是真正的健康人,才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