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只眼看“儿童抽动症”

作者: 韩斐 李霁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儿童期是生命的准备阶段,是智力、情感及意志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构成每个人心理健康的基础。儿童期的健康、能力、知识和精力将会影响一个人的未来,因此,加强干预和治疗儿童及少年期常见的心理障碍很有必要。

目前,从临床上来看,儿童心理行为障碍最常见的是抽动一秽语综合征。该病虽不属于危急重症,但病情反复,迁延难愈。

在中医看来,儿童抽动障碍的病理基础是心神失调,肝风动摇的症状为本病的外在表现,肺热感邪是诱发或复发本病的主要因素。“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脏腑百骸,唯所是命,聪明智慧,莫不由之”。心主神明的功能异常,心神失养,则心气不足,或心血亏虚,日久伤肝,肝失疏泄,气机逆乱,“风盛则动”。正如《类经》所言“怒动于心则肝应”;《灵枢·口问》所谓“悲哀愁忧则心动,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而肝“其变动为握”,“其声为呼”,故临床上患儿常表现为眨眼、耸鼻、努嘴、扭颈、耸肩、鼓肚、蹬腿等由面部延及躯干、四肢的运动性抽动,以及洁喉、喷鼻等喉中发声性抽动。小儿肝常有余,且肝在志为怒,肝失疏泄,症可见急躁易怒、过于敏感、秽语等。如《小儿药证直诀》云:“实则目赤大叫,呵欠顿闷;虚则呵欠咬牙。有风则目连扎,怒则性急大叫。”故肝、心、肺等脏腑功能失调是儿童抽动障碍的发病基础,属于中医心理情志疾病。

对于儿童抽动症的中医治疗,当从“心主神明”入手,治疗上采用疏肝法加减,辨证用药多选取珍珠母、煅龙骨、煅牡蛎镇心安神;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柴胡、枳壳、白芍疏肝理气解郁,临床疗效显著,而且抽动症状改善明显,病情恢复平稳,复发少,未发现明显的副作用,日益被患儿家长认可。

半年前,一名加拿大华人的8岁男孩患抽动一秽语综合征,初期表现为清嗓子、吸鼻子,家长以为是不良习惯,经常训斥导致其症状加重,已无法正常上学。到我院就诊时,除上述症状外还伴有大声喊叫、面部抽动,臀部动,走路跳,查体见舌红苔黄,脉弦数,辨证属肝气郁结,心神失养,经安神疏肝之中药治疗,前后加减,半年后抽动症状基本消失,可恢复正常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