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同事=?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每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人。恩格斯说:“人的本质是社会关系。”因此,人深陷各种社会关系中,烦恼不已。

小黄是一家公司的经理助理,在工作中深得顶头上司王经理的喜爱,因为同是男性,又都是单身,所以他们经常一起出去喝酒,就像是一对兄弟。然而好景不长,在一次部门调动中,小黄被安排到沈经理的手下,与王经理分手时心理非常失落,还相约以后要经常在一起聚聚。可是,三月后的一件事情让他们翻脸了。事情是这样的:公司接到一个大项目,需要多个部门合作,中间牵涉到一些利益分配问题。沈经理和王经理在项目上有利益摩擦,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因此,一些事情沈经理就让小黄出面和王经理交涉。几次交涉下来,小黄苦恼不已,他说:“王经理说我见利忘义,不把我当兄弟了,我一直和他解释我的难处,可他不听,他说我只顾自己的难处,不管他的难处,自私到极点,唉!我就是满身都是嘴巴也说不清楚啊!后来我又做了一件让我懊恼的事……”

说到这里,他低头不语了,半晌后才接着说:“有一次我气得用拳头敲了他的桌子,然后摔门出去了。哎,我不应该啊,我是下属,更不应该这样,可是我控制不住,而且我现在近乎讨厌他了,我竟然讨厌原来的兄弟了,我不敢相信自己居然这样!”他边说边揪自己的头发。

小黄的情绪处在厌恶、后悔、自责之中。小黄对王经理的情绪感受的变化,除了与工作上的事情有关外,心理学的法则——阿伦森效应在其中也起到了促进作用。小黄深深的自责也有其自身特点。

美国社会心理学家阿伦森设计了一个巧妙的实验,让试验者每次都能听到合作伙伴如何评价自己。具体有四种情景:(1)肯定——被试者始终得到好的评价;(2)否定——评价始终都是否定的:(3)提高——前几次评价是否定的,后几次则是由否定逐渐转向肯定,并最终达到第一种情况的肯定水平;(4)降低——前几次评价是肯定的,后几次则从肯定转向否定,最后降低到第二种情况的否定水平。然后,研究者问所有被试者在多大程度上喜欢这个合作伙伴。结果,被试者对于原来否定自己而最终变得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喜欢程度最高,明显高于一直肯定自己的交往对象:而对于从肯定到否定的交往对象的喜欢水平最低,大大低于一直否定自己的交往对象。

可见,我们对于别人的喜欢,不仅仅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程度,还取决于别人喜欢我们的水平变化和性质。我们最喜欢的是那些对自己的喜欢、赞扬、奖励不断增加的人,最不喜欢的是对自己的喜欢、赞扬、奖励不断减少的人。这就是“阿伦森效应”,也叫“增减效应”。

“阿伦森效应”的深层心理根源在于人的自我价值保护。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人终其一生都在营造自己的自我价值体系,人不可能容忍、也不可能允许自我价值遭到否定和忽视。这种自我价值保护从静态的角度体现了人际交往的交互性原则,即人们喜欢的是喜欢自己的人,而厌恶的是厌恶自己的人;从动态的角度则体现了人际吸引水平的增减原则。原来对自己一直持肯定或一直持否定态度,这种既已存在的静态的自我价值支持信息,无论多大,都已成为一个人自我价值感的有机构成部分,不会引起特别的注意;而从原来肯定自己转向否定自己,意味着人们正在丧失既有的自我价值支持信息,人们在面临自我价值遭受威胁时的优先反应,不是否定自身,而是尽可能维护自己,通过对先肯定后否定我们的人的高度否定和拒绝来实现自我价值的保护。

小黄对王经理的厌恶有“阿伦森效应”在起作用;而他的深深自责我猜测与他从小所受的“好孩子”教育有关。我问了他父母从小对他的要求。他说:“爸妈从小要求我在学校要听老师的话,在家听父母的话,家教很严,犯规矩就受惩罚。中学的时候我因为和妈妈意见不合,经常争吵,有时妈妈会气得直哭,爸爸就让我罚跪,跪在那里,我既内疚又不服气……次数多了,我想算了,他们爱,怎样就怎样吧。”在威严家教里长大的孩子,对自己权利的维护力会比在民主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弱得多。

针对小黄的不平情绪,我给他做了放松疗法,同时希望他回家经常练习,在愤怒、失望等不适的时候都可以拿出来运用。放松疗法不仅带来放松,同时将当事人从不良情绪中解脱出来,实现了“情绪本位”向“行动本位”的转换。而针对改善小黄和王经理之间的关系,我给他做了“感知平衡法”。“感知平衡法”可以展示出双方的关系,同时也可以给当事人展示一些有效的方法、线索。在做这一疗法的过程中,小黄再次回忆了王经理以前对自己一些行为的反应,他发现自己以前有些行为对消除和化解俩人之间的矛盾还是很有效的,可当时没有坚持下去,看不到预期的变化就失望放弃了。做完这次心理治疗,小黄说:“我原来对心理治疗有误解,认为自己的事情自己调节就可以了,和别人说说话能解决自己的问题吗?现在看来不是这样,心理治疗有专门的技术,现在我对如何面对王经理有些信心了。”

他和我相约以后随访。

在人际关系中,单一的角色关系比较好处理,多重的角色关系比较复杂。小黄和王经理既有朋友关系,又有同事、上下级关系,所以会给相处带来难度。靠得多近才能相处得好,没有统一答案,自己感到舒适的答案就是标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