啃老族:家长们的隐痛

作者:马志国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啃老族,一个在现有汉语工具书上根本找不到的词汇,不知从何时开始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给不少家庭的生活蒙上一层隐忧。何谓啃老族?说白了就是到了该自己挣钱独立的年龄,却还是依靠父母。啃老族中的典型——全职啃老

 

大学毕业后的李平进了一家公司,却感到越来越没意思。工作不到一年就不顾父母的反对而辞职。李平觉得,工作这一年真的很辛苦,自己早已习惯了晚睡晚起,单是每天早上起床就让人觉得非常吃力了。既然辞了职,就不必急着找工作,要好好调整一下自己的状态。

 

这一调整,李平好像重新回到了孩提时代。他每天睡到中午11点才起床,吃过饭就去附近的运动场,和一帮学生打篮球,晚上看看电视,上上网,写点博客。转眼一年过去了,李平还没有找到状态,他似乎只适合待在家里,工作的日子遥遥无期。

如此悠闲的日子,唯一困扰李平的问题就是钱。工作的时候,他根本就没有攒钱,辞职后吃住在家里,父母怕儿子手头亏着,怕儿子有心理压力,怕儿子不好意思张嘴,于是除了吃饭,每个星期还要给他500元零花钱。说到花父母的钱,李平也有压力。他说:“其实我自己也觉得不好受,接过钱的时候会很难过,但工作太累,现在多轻松。”

不去工作,完全靠父母养活,我们不妨叫做全职啃老。据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调查,目前我国有30%左右的成年子女在这样全职啃老,大多是已经成人的独生子女。“全职啃老族”不工作的原因有很多,有的本来可以就业,但由于过于挑剔而放弃工作;有的幻想干一番事业,但缺乏真才实学,又不愿给人打工;有的反复跳槽,跳来跳去,最后跳到家里无事可做;有的技能欠佳,难以胜任复杂的工作,而简单工作又怕苦怕累,高不成低不就;有的是用轻松与紧张相对比,越比越不如意,干脆不去工作。

啃老族中的主力——兼职啃老

2000年大学毕业后,刘玉文进入家机关工作,每个月的收入在满足日常开销之外还略有节余。可自从有了女朋友,钱就不够花了。

交往了3年,到了谈婚论嫁的阶段,房子又让他们为难。他和女朋友全部的积蓄凑在一起,也只有两万元,而他们看中的一所位置、户型都不错的房子却要价60多万元。刘玉文的父母就这么一个儿子,而且又急着抱孙子,二话没说拿出了60万元的积蓄。钥匙到手了,接着便是新房装修,父母又一次糠慨解囊出了5万元。

婚后一年,小两口有了一个可爱的宝宝。小夫妻俩没时间照顾,父母又没有退休,只好每个月花600元钱雇了保姆。父母听儿子一说,就把雇保姆的工钱承担了下来……

没有全靠父母养活,自己有工作、有收入却也在啃老的情况,我们不妨叫做兼职啃老。他们一般年龄稍大,有的已经成家,有稳定的工作,收入或许还要高过父母,可是他们需要父母帮助购房、买车,照顾小孩子,频频向年迈的父母伸手。目前,兼职啃老是啃老族中的主力军,数据显示,我国65%以上的家庭存在这种现象。

啃老族中的另类——曲线啃老

25岁的徐彦是某大学理工学院的毕业生,毕业前的社会实践就换了三份工作,每份工作都干不足一个月。她不是认为单位的地点不好,就是嫌待遇不好,几次失意后,她得出结论:本科生的工资太低了,要“深造、深造、再深造”才能有前途。于是,徐彦毕业后没有回家,在北京的一所大学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开始了考研生活。

孩子要考研,做父母的还能反对?于是,不仅马上寄来了补习班的报名费和学费,以后的房租加生活费,也是每月按时寄到。

徐彦觉得自己不能出去工作或兼职,认为那样会影响考研。

经过几个月复习,徐彦满怀信心地参加了考试。可随着成绩的公布,她的心情也低落到了极点。考研的失败使她成了一名待业者。此后,虽然她也试着去一些公司应聘,看上眼的公司,人家嫌她学历低又没有工作经验,而愿意要她的公司,她又看不上眼。就这样,她决定继续考研,而最现实的难题是,衣食住行样样都要花钱,无奈的她只好继续向父母开口。

徐彦安慰着自己说:“我明年继续考研,而不是吃闲饭。”

这样的年轻人表面看来是“考研族”,实质上却扮演了啃老族的角色,我们不妨把他们叫做曲线啃老。曲线啃老族毕业后盲目考研,内心上缺乏信心,逃避竞争。逃到哪里去呢?逃进校园里也许是最好的了。于是,继续考研当学生,也就成为他们不去就业的最好理由,既理直气壮,又可免于承担啃老的心理压力。

依赖父母与父母依赖

虽然啃老现象并非我国独有,可在我国却显得非常突出。其原因虽然很复杂,但如果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不论哪一种啃老,都有一个共同的根源,那就是我们所特有的家庭亲子观。

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有“养儿防老”的说法,它在强化亲情的同时,也让亲子之间的“心理脐带”难以剪断,让两代人成了心理上的“连体人”,彼此都失去了应有的独立性。于是,彼此的权利与责任界限几乎消失了,我的就是你的,你的就是我的。于是,一面是父母认为一生的努力就是为了子女,一面是子女以为接受父母的一切也是理所当然。

“周瑜打黄盖”,在亲子一体化心理中,与其说是子女缺乏独立意识,不如说是父母更不独立。调查显示,独生子女的啃老程度明显比非独生子女严重。这就是由于一个子女,过度的“爱”导致父母对子女产生反向依赖,如果子女不依赖他们,他们就觉得失落,因此不帮子女操办婚礼,不给子女出钱买房,不给子女带孩子,心里面就不舒服。

剪断“心理脐带”

啃老反映了青年人对生活的逃避,逃避的最终结果,是让自己失去了劳动能力。但问题的严重性决非到此为止,如此啃老,对父辈,他们缺乏赡养能力;对子女,他们无力承担教养责任。如此下去,这就不仅是家庭问题,而且容易引发更多的社会问题。

面对啃老,关键的心理对策就是剪断亲子两代人之间的“心理脐带”,父母和子女都要学会独立。

认识到位

父母要从根本上转变观念,即使亲情再浓,两代人也是彼此独立的人。随着子女长大成人,父母应该有意识地调整角色定位,不要总是扮演强者、照顾者的形象。父母不去干涉,主动放权,会促进子女的心灵成长。付诸行动

观念转变了,接下来就要拿出行动。不要再把一切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安排好自己的晚年生活,这样才能要求子女自食其力。如呆子女强行啃老,父母就要试着说“不”。父母有了自己独立的生活,才能促进子女的独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