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这么年轻,怎么可能得脑梗?
很多人认为卒中是老年病,和年轻人没什么关系。
但是,现在卒中的患病情况却有年轻化 趋势,在临床上出现青年卒中病人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年轻人往往觉得自己正值壮年,经常过度劳累,导致过度消耗身体,睡眠颠倒、饮食不规律或暴饮暴食,最终使自己交上了“三高”这个“朋友”,增加了患卒中的风险。
所以,年轻人也要注意规律饮食和睡眠,加强体育锻炼,使自己远离疾病。
2、肢体麻木,休息一下就好了
卒中病人在发病前常常出现短暂的双眼黑蒙或肢体麻木感,这些前兆症状通常只会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就可能得到缓解,因此很容易被人们忽视。
—旦自己或身边的人出现了这些症状,—定要提高警惕,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和干预。
3、得了卒中就是废人一个了
我国现有卒中病人600万,每年新增150左右,其中约有30%的病人会伴发卒中后抑郁,悲观失望,丧失了继续活下去的勇气。
“得了这个病,我就是废人一个了”、“为什么偏偏是我得这个病”、“我现在的样子没脸见人了”等等不良的自我评价不仅加重了语言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康复疗效,还给病人和家庭造成了很大的负担。
所以,通过心理治疗及时干预卒中后抑郁,可以提高病人的生存率,促进其康复。
4、瘫痪后活动不便,自理能力完全丧失了
在笔者的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一些卒中病人的家属,他们认为:“亲人生病后很可怜,生活不能自理了,我们一定要好好照顾他。”
然而,过分的照顾会使病人产生依赖心理,使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我是病人,就应该得到全面的照顾”。许多日常活动,即使病人能做,子女也不让动手,都是他们替代完成。长此以往,病人的康复意识会逐渐减弱,肌肉和关节会更加僵硬。而且,一旦家属哪方面做得有疏忽,病人可能就会大发脾气,胡思乱想,这样也不利于病人的全面康复。
所以,如果身边有卒中的亲人需要照顾,切忌包办溺爱,要懂得什么时候去帮助他,最大限度地让病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5、卒中后接受按摩和针灸就足够了
很多卒中病人在过了急性期后,选择了针灸和按摩来康复。不可否认,针灸和按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但它们并不能代替全部的康复治疗。
康复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它包括运动治疗(简称PT,是指通过徒手或借助器材,促进病人运动功能的恢复)、作业治疗(简称OT,是指安排一些与日常生活有关的任务,让病人做手工,完成相应的作业)、语言治疗(简称ST,是指对语言交流障碍进行评定和矫治训练,改善病人的交流能力)等等。
针对后遗症的特点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对症处理,病人在得到合理治疗的同时,又避免了肩手综合征、关节挛缩等并发症的发生。
所以,在卒中病情稳定后也一定要到正规的医疗机构去,抓住康复的最好时机,综合采取各种方法。当然,家属也需要学习一些手法、技巧,比如肢体位置的摆放,以便于在家也能配合做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