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形杀手——校园“冷暴力”

作者:李鹤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近日,一则题为《女大学生反对舍友养狗受排挤,心情抑郁割腕自杀》的报道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事情的起因是小李反对室友小吴在宿舍养狗,小吴不仅不听劝告,还拉拢了其他同学排挤小李,说她是个没有爱心的人,不愿和她住在一个宿舍,要把她赶出去。本来天天一起上课、吃饭的同学突然间对她不闻不问,还经常对她冷言冷语,让小李极度难过。很显然,小李遭遇了人际关系的“冷暴力”。

据某高校心理中心统计:前来心理咨询的学生中,由于老师、同学的责骂、贬低、侮辱等校园“冷暴力”而造成心理困扰的约占10%一20%,表现为抑郁、自闭、强迫等症状。在大学生群体中,那些不拉帮结伙、比较独立的同学容易受到“孤立”;一些来自落后地区或经济有困难的学生,或是长相较难看的学生也同样易遭受“冷暴力”;“冒尖儿”的学生更会成为“孤岛”。由于学习、工作、个人生活的差异,常常有“爱情宠儿”、“老师宠儿”、“学习宠儿”之类的焦点人物,因为过于强势而招致同学的嫉妒,如果在言行上表现不当,不动声色的联合抵制和冷遇就会悄然而至。

大学生情绪稳定性低而又争强好胜,他们内心敏感,自尊心强。当面对冲突情境时,由于各方面因素的限制,他们不太会像中学生那样直接进行身体的接触,往往将显性的暴力转化为平静海面下“潜伏”的“冷暴力”。既攻击了别人,又能逃避责任,“冷暴力”正是最好的方法——肉体毫发无损,心灵却千疮百孔。

“冷暴力”为何偏爱风华正茂的大学生?

情绪波动大,认知有偏差

大学生的理想化色彩浓郁,往往认为我对别人好,别人也一定会对我好,并且在人际关系中总希望对方给予自己多一些。他们认识不到人际关系不是等价交换,如果自认为的对等关系出现了反差,就会接受不了,出现情绪问题,并且喜怒形于色,这样自然会影响人际关系的处理,形成恶性循环。

自我为中心,交往技巧差

独生子女多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与人协同的合作精神,也缺少劳动的自觉性,尤其是在寝室人际关系中,诸如打水、卫生值日等日常生活小事通常是引发矛盾的导火索。

挫折教育少,抗压能力差

心理学家研究发现,人在遇到挫折的时候会将负面情绪转化为攻击性行为,而有些攻击行为不是很“体面”,也不能很“直接”,因此,就产生了“冷暴力”。一遇到小挫折就受不了,又不能恰当约束自己的行为,“冷暴力”就会产生。

那么,当“冷暴力”发生时,应该如何应对呢?在网上搜索“寝室冷暴力”,发现很多大学生有过类似上文提到的小李的经历,他们也有着五花八门的对策,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点:

1.学会换位思考

“当我受到同学的冷落时心里很不是滋味,实在是不好受”。首先让自己在遭遇冲突时放松下来,对自己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一切都会好起来。在放松自己的同时;试着站在他人的角度去体会他人的感受,多替他人着想,就会获得许多从未有过的理解,心理上的距离缩短了。

2.增进人际互动 一名网友支招:“你要弄清楚是否真的你有事情得罪了人家,如果真是这样,我建议你找一个机会,真诚地道歉,告诉别人你的想法。”主动打破僵局,避免以牙还牙。“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敞开心扉,开诚布公地告诉对方,你需要的是什么,你不太能接受的是什么,让对方知道并且考虑你的感受,这也是良好沟通的基础。而那种在冲突面前压抑自己的感受,强赔笑脸是不明智的,隐藏的感受只会让矛盾升级,愈演愈烈。

3.增加自己的心理宽度,扩大交际范围

“坦然面对‘冷暴力’,不反抗就是最好的反抗,在没有搞清楚怎么回事之前,先不去理会,自己该干什么干什么。”一名大学生如是说。不要把全部精力都聚焦在同学的互动上,锱铢必较。一方面培养自己各方面的兴趣与爱好,另一方面为自己寻求其他交往对象,也可以成为遭遇挫折时的备选疏导途径。

当你遭遇冲突时,不要抱怨、惧怕,更不要采取冷落、漠视、排挤等各种精神虐待的方式,这种“冷暴力”只会导致两败俱伤。化解矛盾的最好办法就是敞开心扉,解开心结,主动沟通与交流,相互体谅和理解,摒弃“冷暴力”,莫让“冷暴力”伤了同窗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