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懒”也是病?

作者:刘阳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静静今年16岁,上高一,她从小就是个聪明可爱的孩子,一年前成绩优异的她考上了重点高中。最近几个月,父母发现静静变了一个人似的,不仅学习不上心了,也不爱和伙伴们出去玩,整天都是一副无精打采的样子。开始他们以为女儿适应不了高中生活,就安慰她不要太紧张,劝她多放松休息,但父母的关心并没发挥多大作用。后来,他们发现女儿越来越“懒”了,早上不愿意起床,甚至不想上学了,成绩一落千丈,她也是一副无所谓的态度。不仅如此,女儿变得冷漠了,对父母的关爱没有反应,就像陌生人一样。于是,父母来到学校,想知道女儿是不是遇到了什么挫折。老师说:静静最近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反应也不如以前了,并没有发生什么特别的事件。看着整日神情恍惚的女儿,父母不知如何是好。

每个人都会“犯懒”,当我们感到疲惫时、心情不佳时,或是天气等因素都会让人产生行为上的退缩或者逃避,例如加班累了,回家懒得做饭了;心情不好,懒得与人说话了;天气凉了,懒得外出活动了……偶尔的“犯懒”属于正常现象。这些行为都会随着情绪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在我们精力充沛、心情愉快的日子里,仍能积极进行日常活动。

但本文中静静一系列“懒”的表现与正常的“懒”有很大差别,除了行为上的退缩,可看出她生活兴趣的减退,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的不协调。其孤僻、懒散、被动、情感淡漠的表现与之前有很大反差。如果生活中没有突发事件的干扰,这就很可能是一种病态的“懒”,有时病人还会感到头痛、头晕、心烦意‘乱等,这些有可能是精神疾病的前期表现。由于最初的一些症状常常被人看做是“变懒了”或是“心情不好”,因此常常容易被疏忽,从而耽误就医。

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病人可能还会有其他表现,如说话出现逻辑混乱、语句不完整、用词单调重复,难以与其沟通或出现幻听幻视等等。如果你发现身边有人生活懒散、回避社交、态度冷漠,仿佛与外界隔离一般,就该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进行诊断,“懒人”早干预,千万莫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