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骄子,为何变成迷途羔羊?

作者:张琳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近年来,在校大学生犯罪的案例逐年增加,除了有些属于恶性度极高的案例外,多数案件属于盗窃、伤害等轻罪案件。这些涉案学生有如下特点:(1)犯罪嫌疑人年轻,存校表现好,阅历较浅。(2)罪名单一,手段简单,作案多在校内,较易破获。(3)犯罪动机、目的各不相同,但案发后认罪态度较好。

让入困惑的是,这些在校大学生都是生活在象牙塔里的天之骄子,为什么会变成身陷囹圄的迷途羔羊?

案例一

大学生小A,来自四川省一个偏僻的村庄,父母都是淳朴的农民,家境不富裕,有一个姐姐存外打工,全家人努力工作供他念书。而他也确实很有出息,高考时考上了北京的一所名牌大学。大一的时候,小A的生活很简朴,学习也很用功,成绩良好。大二的学习相对轻松一些,他对城市生活也逐渐适应,开始注意到同学们使用的随身听、数码相机以及各种笔记本电脑,而他一样也没有,又不能跟家里要钱买这些“奢侈品”。一天,他去教室上自习,旁边的同学中途离开教室,书包、文具摊了一桌子,其中有个手机吸引了他的注意力。那个同学迟迟没回来,他发现大家都专注于自己的书本,没人注意他,于是就将手机挪向自己这边,最终将手机放入自己的书包。第次得手让他非常紧张,但过后想想又觉得很容易。以后的日子里,他不断伺机伸手,一部分物品自己留下用,另一部分物品变卖成现金。在不断“收获”的同时,小A的学习成绩开始大幅下降,甚至出现不及格。屡屡发生的失窃案也引起了校方的注意,经过调查,在小A的衣柜里,大家发现了数个手机、计算器、MP3,还有两台笔记本电脑。由于涉案金额较大,小A被交给警方处理。

班主任老师怎么也想不通,小A这么老实的孩子怎么会做出这种事,怀疑他精神有问题,希望警方委托医院给他做鉴定。但是鉴定的结果是小A没有精神疾病,要承担完全刑事责任。

案例二

大学生小B,是在外科住院治疗后才到我这里的。他涉嫌故意杀人罪,作案后刺伤自己的胸部企图自杀。

小B的父亲告诉我,小B自幼性格内向、孤僻,遇事稍有不如意就大哭,哭就“闭气”,家人对他格外呵护,到十几岁时逐渐好转。小B在校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2005年考入北京的一所工科大学。据学校反映,小B性格内向,和同学关系一般,遇事好冲动,脾气比较暴躁。放假回家后,小B也较少与家人交流,就在家看小说或去网吧上网。

2009年5月的天,小B在篮球比赛中与同学发生摩擦,并把同学打伤。第二天,老师让他陪被打的同学看病,他在陪其看病途中,突然持刀割划同学的颈部,企图杀死同学,对方奋力挣脱后逃走。后来经鉴定,同学的伤情已构成轻伤(偏重)。事发后,小B刺伤自己的胸部企图自杀,被送到医院后又拒绝治疗,进食少。在审讯过程中,小B对自己违法行为供认不讳,称:“我不想活了,他还惹我,我就想弄死他……因为我考试不及格,拿不到学士学位,我本来想在大四毕业时自杀,后来打篮球时我把他打伤了,我想自己都准备自杀了,还要叫家里出钱给他看病,我就想把他杀了。”律师认为他精神不正常,要求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显示,小B患有心境障碍,属于限制刑事责任能力。

大学生犯罪的原因剖析

首先,从社会大环境来看,人们的价值观念处于个新旧交替的时期,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的控制力越来越弱。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的同时,也在不断强化金钱观念、个人主义意识,越来越多的学生不得不考虑上学的经济来源、毕业后的谋生途径等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大学生的心态也变得浮躁,使他们越来越追求功利化的目标。

其次,从大学教育本身来看,随着大学教育的开放,民办大学等各类大学的增多,在校大学生数量急剧增多,大学内部对学生管理弱化的问题越来越突出,有的学校并没有提供相关的法制教育等方面的课程,使大学生无法得到全面有效的教育。很多大学生因为远离家乡和亲人,周围环境变化很大,再加上囊中羞涩,心态易产生失衡,有些自制能力差的学生,受金钱或物质的诱惑,很容易走上歧途。

最后,与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有关。虽然大学生绝大多数已经成年,但同生理上的成熟相比,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发展相对缓慢。因此,大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未成年人的某些心理特点:单纯、莽撞、冲动,遇事缺少冷静的思考。他们人生观的确立呈多元化、多层面,情绪处在最丰富、最强烈、最复杂、最动荡的时期,对事物的判断常缺乏客观性,容易偏重阴暗的一面。他们往往年轻气盛,自我约束能力差,感情比较脆弱,易冲动。在突发事件的刺激下,容易产生偶发性犯罪。有些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十分脆弱,承受能力差.不能正确地面对各种困难与挫折。

犯罪大学生中有一部分确实患有精神疾病,如案例二中的小B。由于大学生多数住校,家长难以发现孩子的精神变化,因此,学校老师尤其是班主任或班级辅导员应多关心学生,发现问题要及时督促或陪同学生就医。现在很多学校的校医院或医务室都配备了心理医生,这些医生除了被动接诊,也应该主动普及相关知识,使学生们有能力及时发现问题并知道如何求助,以免延误治疗,甚至发生意外。现在的大学生多数是独生子女,自幼受到关注较多,喜欢以自我为中心,报复心强,自控能力较差,而且缺乏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他们向往成功却恐惧竞争,极端自我却又极端脆弱,渴望财富却又不愿意付出辛苦。每遇到环境变化如升学、毕业恋爱失败时,容易出现情绪问题,这时,学校应对学生增加心理支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导致行为紊乱。

如何预防大学生犯罪

对于大学生犯罪,“防”比“抓”要重要,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对人才的珍惜,是对社会的责任。预防大学生犯罪,是学校的任务,也是司法机关和社会各方面的共同任务。大学有责任在教授各种专业知识的同时重视普法教育,并针对处于这一年龄段的年轻人思想趋于成熟而又不完全成熟的特点,注重健康心理的培养。学校应该努力做到:

(1)加强对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认识社会,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和人生目标,增强大学生的公德意识。大学生的可塑性非常强,受环境影响非常大,有时因一念之差就可能误入歧途。学校应引导学生加强道德修养,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自尊、自爱和互爱的意识,将主要精力放在学习和社会实践上,不在生活中相互攀比,自觉抵制不良生活方式的侵袭。

(2)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增强大学生的法律意识。目前,我国针对在校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仍很薄弱,有些人在实施盗窃行为时都不知道自己是在犯罪。因此,各大专院校应增设法制宣传栏,编写宣传刊物,采取各种方式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法律常识教育。另外,各大专院校应与司法机关加强联系,由司法机关工作人员结合所办案件,对学生进行现实的’法制教育,强化他们的法制观念,将打击犯罪和预防犯罪结合起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

(3)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针对大学生心理发展不够成熟的特点,学校要有意识地开展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开设心理咨询服务。开展心理卫生工作是维护心理健康、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预防犯罪心理形成的重要途径。尤其是现在的大学生,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心理承受能力较差,对自己没有个清楚的认识,对自己的期望值过高,对情绪的自控能力比较弱。这就需要多注重心理健康方面的工作,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当代大学生,也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充分认清自己,学会接受现实的自我:第二,要确定适当的抱负水准,不要好高骛远:第三,学会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找到乐趣:第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加强与他人的沟通,学会在适当的时候释放情绪和压力,培养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

国家培养一个拥有丰富文化知识的大学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因此,我们应尽可能的对犯罪的大学生进行挽救,使其仍能够成为国家的栋梁。在这里,我还想提醒同学、老师和家长,不要歧视犯了错误的学生,要多给他们一些鼓励和信心,让这些迷途的羔羊尽快回归正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