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家锁”,赶走心病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进食障碍是种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的疾病,病人就诊时常由父母陪伴,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了解这个“家庭病”,来与父母一起讨论有什么办法能让家庭关系变得井然有序。

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

笔者看到的进食障碍病人常常有一个关系过度紧密的妈妈和一个被排斥在外的爸爸。14岁的阿红与妈妈形影不寓,同床共枕至今,而爸爸则因为工作和身体问题(回家晚、会打鼾),独居一室。

当我提出“这样做是否恰当”的疑问时,爸爸的回答是:“这对我们的生活没有影响,但如果真有什么坏处,我们就改。”孩子的反应则是:“这有什么不妥?我不愿意改。”

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阿红和妈妈之间的纠缠不清,而那个远离家庭的父亲不仅用行动配合了这样的一种关系,而且在心理上也“接受”了。

深入交谈时,爸爸对女儿的成长作出了全面的阐释,包括她是如何患病的,似乎认定自己的理解就是事实。这也是缠结的一个特点——代替别人思考,代替别人感受,然后认定“你就是这么想的”。

过度保护这个概念里包含了很多现象,包括家人之间的过度关注,不分彼此,包办代替、排外等。相应的,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在想法和行动上承担过多的责任,在感到负重的同时,彼此又有了很多诸如感激、无奈、愤怒、内疚等复杂、矛盾的情感。

笔者见过的进食障碍病人在谈到疾病的影响时,多数人的第一反应是“对不起父母”,可一提起父母的“贴身保护”,他们又愤恨不已。17岁的文静在高中时患了厌食症,进入大学后开始治疗,情况很快得到改善,但呈现出暴食的倾向,失控的感觉让她很痛苦。一次,她跟治疗师约定在吃早饭的时候主动和同学在一起,然后一起去上课。接下来,文静有两次成功了,但这仅限于早饭,晚上她还是吃上,就停不下来。给爸爸打电话,爸爸立刻决定第二天早上过来陪她吃饭。爸爸的行为让她感到自己很无能,是个不正常的人。也就是说,过度保护把文静变成了一个困在疾病里的人。

有人说:“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正好形容了进食障碍病人的尴尬处境。

当一对父母把焦虑的目光集中在孩子身上,一心一意要为孩子付出一切时,常常已经成功地回避了夫妻之间的冲突,可孩子却成了替罪羔羊难以脱身,疾病便这样被延续下来了。

14岁的小陈在会谈时提到最多的问题就是:“我那样做,如果让别人不高兴怎么办?那他(指父亲)还不又要不回家了?”接着,平素谦和的小陈失声痛哭,开始讲述父母之间的冷战,而自己又是如何苦心孤诣地制造机会让两人和好。

另一种回避冲突的情况常见于父母和孩子在疾病较量的过程中。当母亲坚持要出院3个月的小董按饮食计划吃饭时,看到气鼓鼓的女儿,为了不让女儿发怒,父亲便会柔声细语地当起“和事佬”,说女儿已经很努力了,确实已经吃了很多,这番话使母亲的坚持变得很无力。看似化解了母女的战争,实际上却支持了疾病模式的死灰复燃。

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要经历从依赖父母、依赖家庭到脱离父母、走出家庭、进入同伴世界的蜕变,那么,家庭也要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如果家庭仍然延续以前的互动模式,试图解决孩子青春期的问题,势必要受挫。

小芳的爸爸最擅长讲道理。厌食之前的小芳确实是个听话和懂道理的好孩子,而当她开始抗拒妈妈的过度管理,抗拒爸爸安排的大量学习任务的时候,爸爸则开始变本加厉地讲道理,到头来,“失控——暴力——内疚一更耐心地讲道理”。但问题还是问题,直到阿红发现不用再听父亲讲道理的“法宝”——患上厌食症。

虽然心理学上非常强调婴幼儿期及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强调孩子安全感、信任感和能力感建立的重要性,但青春期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挖掘出来。实践表明,青春期如果可以成功过渡,甚至可以修复幼年时曾遭受的心理创伤;如果不能成功过渡,即便之前的发展很顺利,仍可以对青少年的心理发展造成损害。

进食障碍被一些学者解释为孩子在青春期与家庭的分离,它让家庭陷入危机。只要危机被有效处理,不仅孩子在重获健康的同时可以真正地成熟起来,家庭也可以一起获得成长。

(1)父母可以试试对号入座,检查—下自家的状况是否与上面那4种类似?接下来,给家里的几种关系按重要性排排序,包括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孩子的关系、父母与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父母与上一代祖辈的关系等。对结果的解释是,如果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没有排在第一位,就可能出现问题。

(2)把家里的矛盾逐一列出来,哪怕是模模糊糊觉得不妥的问题,试着把它们分类放入上述几种关系中去。之后,看看这些问题哪些是父母要负责的,哪些是孩子可以负责的,明确责任。

青春期的孩子会尝试在很多方面要权力。比如上面例子中的小陈,虽然只有14岁,却声称要“操心”柴米油盐,俨然一个家庭主妇。妈妈对此的反应是“难为孩子了,都是因为我太忙”。她对孩子取代自己的位置虽感内疚,但却采取默认甚至鼓励的态度。

所以,父母要有一个合适的收放度——哪些是父母一定要负责的,哪些是可以让孩子做主和尝试去负责的。这个过程是在父母的合作下完成的,它也有重建夫妻联盟的意味。

(3)如果父母发现了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和联盟的重要性,但还是受困于固有的模式,比如夫妻感情不和,关系紧张,这时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一定是明智和必要的。如果夫妻发现两人的关系真的陷入了危机,那么寻求夫妻治疗;有效地面对冲突,不管结果是分是合,都可以让孩子从中解脱出来,更可以给孩子一个榜样——冲突是可以有的,只要积极有效地处理,或分或合的结果都不会是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