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女的“非亲生”疑惑

作者:付兆艳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欧夏今年19岁,高考失利后—直待在家中。近半年来,欧夏常无故跟父母发脾气,因为一些小事就与父母大吵太闹,父母觉得不管他们做什么欧夏都看着不顺眼,主动为她找工作,也被她拒绝了。一次她突然问母亲:“我5岁左右的时候,有一天醒来为什么没有穿衣服,赤裸裸地躺在床上?”母亲很诧异,说:“都这么长时间了,根本不记得了,可能是让你睡觉时舒服些吧。”近一个月,欧夏多次离家出走,家人费尽周折把她找回来,问她原因,她也从不答理。在一次争吵中,她哭着大喊:“你们不是我的亲生父母,你们只是跟我亲生父母长了一样的躯壳,你们的灵魂出卖了你们,还故意给我设置障碍,让我考不上大学!”

父母感到特别心寒,想方设法和她解释,讲述她出生时的一些事情,给她看出生时的照片,欧夏根本不信,执意要求到医院去做亲子鉴定,并不时跟父母发脾气,摔东西,甚至打骂父母。

在医院就诊时,欧夏跟大夫诉说:“我现在的父母是假父母,5岁的时候时我就知道了。有一次我什么都没有穿,是他们刚把我从医院抱回来,想检查我的身体有没有问题。我要去找亲生父母,只有他们才能理解我,我坚信亲生父母会来找我。”

不少孩子都问过父母:我从哪里来?我是妈妈生的吗?即使有了“非亲生”的想法,也会在父母的解释后打消疑虑。对正常人来说,我们无法用亲身经验来验证亲生父母是谁,但我们几乎不怀疑父母。从出生与父母建立的深厚的感情和亲密的关系,与家人享有的共同的信念和价值观无疑起着决定性作用。

欧夏毫无根据地怀疑自己并非亲生父母所生,这种想法或是观点不接受事实和理性的纠正,可以说是不可动摇的。换句话说,所有证据和他人的劝说都改变不了她的看法。而且这种信念都是涉及自己的,核心判断总是包含着“我”,而且是一个人独有的信念,不是任何集体所共有的信念。在这种信念的支配下,欧夏跟父母发脾气,打骂父母,出走,毫无疑问影响了家人及自己的正常生活。

欧夏的症状是精神病学中妄想症状的一种类型。妄想是一种病态的信念,应该及时就诊于专科医院,通过专家详细的精神检查,给予正确的治疗。同时要配合心理治疗,积极纠正其不良认知。欧夏也要学会应对策略,控制情绪方面的问题,尽快恢复到正常的日常生活中。

从小与父母的关系比较紧张,或者童年时期没有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人更容易产生这种妄想,但有这种想法并不—定都是病态。在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以下情况存在:孩子确实是父母所抱养,并且父母不愿意告知真相。还有一种小概率事件——孩子出生时因为人为因素弄错了,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发现在各个方面都与父母不同,就有可能产生类似的想法。总之,遇到这种问题要认真对待,若影响到家庭及个人的日常生活,一定要及时就诊于精神专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