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在天平两端的男孩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郑安是个品学兼优的大学生,可熟悉他的人都对他的极端情绪和出乎意料的行为深感不解。他体内仿佛有一个魔鬼,驱使他行走在天平的两端。

一天下午,教室里来了一个七八岁的小姑娘,见人就讲自己悲惨的身世,向大家要钱。班上的同学对社会上这种骗钱伎俩都司空见惯,没几个人理会,唯独郑安看不下去,当即掏出身上仅有的100多元钱,全部给了那个小姑娘。在场的同学都很惊讶,纷纷劝他:“郑安,现在靠这种方式骗钱的小孩子那么多,你怎么不想想就给钱?”“就算是给,也不能给那么多呀!咱们都是学生,况且你家里也不宽裕…一”对于同学的好心劝解,郑安非但不领情,还很气愤,认为大家没有同情心。第二天,他竟然来了个离校出走。

在宿舍里,同学们发现了他留下的一张纸条:“我无法忍受你们的这种‘零善良反应。我要追寻切·格瓦拉的精神,去寻找人生的意义,用我的力量拯救这个冷漠的社会。”

新学期,学校组织了一场演讲比赛。郑安那段时间情绪状态很不错,鉴于他的好口才,班里一致推选他参加。郑安不负众望,拿到了第二名。这本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但比赛结束后,郑安却显得闷闷不乐。同学们以为他是因为没拿到第—名而不高兴,纷纷安慰他:“郑安,我们都为你骄傲呢.你怎么还不满足!”他却狠狠地抛下一句:“你们谁都不会懂的!”

下午,郑安就请假回家了。过了几天,传来了他自杀未遂的消息。

那天早晨,等父母上班后,郑安写了一封信,吞下了家里的一大瓶药。信中写到:“……其实我并不在乎什么比赛和名次,我在乎的只是自己的行为。我想做一个纯粹的人,希望我的精神世界纯洁无瑕。可是我竟然在演讲稿中宣扬这个不公平的世界是多么美好。我要亲自结束自己的生命,换取精神的纯洁……”

经过抢救,郑安恢复了健康,但他的性情却让人捉摸不透。有一段时间,他见了谁都滔滔不绝,热情得有些过头。就算是遇到陌生人,他也能很快和人家打得火热,好像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那段时间,郑安的学习兴趣也空前高涨,在期中考试中足足前进了15个名次。就在大家为他的状况担心的时候,郑安又突然变了一个人,提不起学习兴趣,平时爱玩的篮球也觉得没意思,连食堂都懒得去,整天窝在宿舍逃课睡觉。对舍友们的关心和询问,他甚至像木头人一样没有反应。老师同学都很纳闷:什么事情也没发生,这个热情开朗的小伙子怎么会这样?

一会儿热情得招人烦,一会儿又无比消沉。面对儿子的行为,他的父母心痛不已。老师建议他们带郑安去看心理医生,可他们一直没有在意,总觉得孩子只要学习好就行,情绪不稳定没什么要紧,还教育他要尽快调整好情绪回学校去,现在想起来后悔极了。

每个人的情绪都有周期性的起伏和波动,在遇到一些应激性的生活事件时,情绪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但这种情绪反应和它所引发的行为表现是和当事人的处境相称的。比如,被自己信任的人欺骗,我们会感到委屈、伤心,但不会表现出亲人亡故后的那种强烈悲痛,也不会轻易地为此自杀;心情再好,一般人也不会做出无节制地社交、购物、乐善好施等不切实际的行为。郑安在没有遇到应激性生活事件的情况下情绪大起大落,这与正常人表现出的情绪波动明显不同。见到乞讨的小姑娘后的过分慷慨,为了在他看来的“零善良”离校出走,因为自己所想和所说稍有不一致就自杀,这些与他的处境极不相称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显然已经超出了正常的范畴。

双向情感障碍会使人的情绪摇摆于极度高涨、易激惹和悲伤失望之间,引起学习、工作能力的重大改变,导致人际关系变坏,甚至丧失生命。郑安在一段时间内表现出的精力旺盛、滔滔不绝,以及大方过度、不顾后果出走的行为就是躁狂发作的症状。而他对学习和平时爱好的篮球提不起兴趣、睡眠过多,以及情绪低落、没胃口、自责、自杀的行为都是抑郁发作的症状。

双向情感障碍一般于青春期或成年早期发病,相当一部分患者20岁以前就已经出现症状,但由于患者在轻躁狂发作时情绪高涨,精力充沛,自我感觉良好,不会主动就医,容易延误诊治。有些患者的症状会伴随终生,严重影响学习、工作和家庭生活,并引发一些社会问题.如酗酒、药物滥用、自杀。不过,尽管双向情感障碍病因复杂、易复发,治疗难度大,但如果及早发现,在实施正规药物治疗的同时结合心理治疗,可以改变对应激性生活事件的应对方式,预防复发,提高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