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情绪找到真实的自己

作者:赵晨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又到了每周接受督导的时间。咨询师王涣慢慢地向教室走去。她看起来有些心事重重。

同事张莉感觉王涣有些不对劲,于是问她:“你怎么了?遇到什么难题了?”

王涣叹了口气回答道:“没什么,就是昨天的一个来访者终止了下周的咨询预约。不来也好,这个人的问题,我处理起来也不那么顺利。”

张莉听后回应道:“一会儿可以讨论—下原因。我的问题和你有些类似,来访者每次都来,可是我却希望他下次别来了。说真的,我有点讨厌这个来访者。”

“真的?”王涣忽然兴奋起来,说道.“我一直以为只有自己会讨厌对面的来访者,总责怪自己没有充分接纳他,原来你也有这种感觉啊!”

督导准时开始。我微笑着询问是否有人愿意报告案例。

王涣举手,说道:“是这样的,这周我和来访者进行完第三次面谈之后,她提出终止咨询。说实话,我听了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因为从接手这个案子开始,我就很不舒服。我想可能是哪里出了问题,而我不知道。来访者是一名理科研究生,她的问题是做事情非常不自信,自我评价很低。比如,导师让他们轮流讲授课程,而她由于紧张,讲得不是很连贯,导师批她评懒惰、不认真,但其实她真的很认真地准备了,只是觉得自己准备得不够好,再加上导师之前就很爱当堂批评学生,所以她非常紧张,演讲十分糟糕。这之后,她觉得自己的脑子很笨,后悔不应该来上研究生,跟周围同学比差一大截。我和她一起探讨了不自信的原因和一些锻炼自信的方法,可她却提出不来了。我很纳闷。”

听完王涣的案例陈述,我让其他咨询师先提问题。大家有的问了来访者的成长背景,有的问了来访者说话时的举止表情,有的给出了对来访者离开原因的理解,大家七嘴八舌地讨论着。

等声音渐渐平息之后,我问王涣:“你能告诉大家你对这个来访者的感觉是什么吗?或者说,你如何评价你的来访者?”

王涣想了想回答说:“我觉得她是个不太自信的女生,在咨询中我会有无力感,似乎对她说什么都不起作用,有时候她似乎听不懂我的话。她有点木,而且很胆怯,长得高高的个子,却还像小学生似的怕老师。我不太理解。”

“你喜欢这个来访者吗?”我继续问道。

王涣顿了—下:“老实说,从内心来讲我真的不是很喜欢她,甚至有时候会有点……讨厌。”

我微笑着问:“你觉得,什么原因让你不是很喜欢她,或者说,她身上有哪些你不喜欢的东西呢?”

“她的不自信,她的胆怯,还有她总是答应得好好的,最终完成不了家庭作业,让我觉得她没有进取心。”王涣回答道,眼神中似乎还在回想当时的情景。

“生活中,你对类似的人有什么评价呢?”我问。

她回答:“我不喜欢这样的人。人没有自信,肯定什么事情也做不好。如果别人看不起你,你再缺乏改变的勇气,那真是无药可救了。”说完这番话,王涣忽然惊了—下,似乎有什么东西—下子触动到了她。

我没有忽略这一细节,问:“你刚才似乎突然想到了什么,能说说看吗?”

王涣说道:“我知道为什么她离开了。因为我在咨询中传达了不喜欢她的想法。虽然没有正面表达,但我当时语气很严肃,或者不断用‘为什么’来质问她不完成作业的原因。我忽然发现,在这个来访者身上,似乎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一一不是很自信,却又无力改变,我很讨厌自己身上的这个特点,所以当她也是这个样子的时候,我会有讨厌的感觉。”

我们喜欢一个人,往往因为他身上有我们没有的优点:而我们不喜欢一个人,往往是因为他和我们有相同的缺点。

王涣做了非常诚恳的分享,这是需要很大勇气的。接受督导,表面上是在讨论个案,实则是解决咨询师自身存在的问题。任何一个咨询师都会由于自己的经历导致盲点,这些问题会在与来访者的互动过程中折射出来。

解决咨询师身上的盲点,就要进行自我觉察。

所谓自我觉察,是指通过反省,培养对自我的透明度,认识并化解由访客带来的情绪。换言之,觉察力包括及时体察内心变化,及时发现自我优缺点和及时调整自我状态。一名优秀的咨询师不光能看到来访者的心理状态,也能够体察到自己的内心变化,理解自己是个什么样的人。

每个人都会有喜怒哀乐的情绪感受,咨询师也不例外,当你面对来访者的时候,一开始你能保持自己的身份,但随着咨询的深入,在互动中你会产生某些情绪,比如你可能非常喜欢对方,可能有些厌恶对方,想逃避对方或亲近对方,甚至产生性方面的想法,这些感觉都是非常有价值的。

曾经有个女性咨询师接待一位女性来访者,内容是孩子的恋爱问题。前两次她们的咨询关系很不错,可是从第三次开始,咨询师发现来访者不愿意跟自己说孩子的事情了,而自己运用质问多了,共情少了,有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对对方产生愤怒。

通过督导发现,这位咨询师的孩子在家“啃老”,很不孝顺,给父母添了很多麻烦。而来访者的孩子不仅学历高,收入高,还非常孝顺。咨询师觉得,“你的孩子已经很出色了,做家长的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在我面前夸赞孩子的工作,纯粹是为了炫耀。”显然,这位咨询师的生活中有未处理好的问题。

所以,当你不能再以中立的态度面对来访者,出现渴望亲近或渴望远离的情绪时,说明咨询关系存在危险。

有时候,你发现不喜欢来访者是因为他很胖,而你对胖人可能有很多刻板印象,比如认为胖人很笨拙、爱偷懒、不聪明。当你觉察到自己有某些情绪变化之后,下一步就要寻找那些隐藏在情绪后面的固有的观念。因为,你之所以会产生高兴、厌恶等情绪,是由你对事物的看法引起的。

于是,你会发现一个真实的自己——不喜欢没有上进心的人,或者对弱者总是过度同情,或者这个来访者的眼睛像极了前女友的眼睛,或者你很害怕面对权威或父辈角色…..

观念和看法与人们的成长经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我建议咨询师一定要接受个人体验。一来可以体验—下作为来访者的感觉,二来可以解决自己的问题,在完善自己的同时,才能更好地帮助来访者。

对自己充满好奇

如果没有条件进行个人体验怎么办?是不是就没有办法进行自我觉察了?

答案是否定的。就算条件不具备,咨询师还有一个手到擒来的方法,就是对自己好奇。

简单地说就是不断问自己为什么,整个过程类似前文所述笔者跟王涣的对话。

当你在咨询中产生一种情绪变化时,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1)此时此刻的内心感受是什么样子的?

(2)这种感受是由于来访者的哪些言谈举止造成的?

(3) 之前在生活中,是否也有过类似的感受?是在什么时候?面对什么人?当时发生了什么事情?

(4)出现这种情绪时,你头脑中有什么想法?

你可以一直问下去,在对自己好奇的过程中,你就会发现那个盲点,找到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