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班的“四要计划法”

作者:橙子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我们都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准备去完成一件事情,开始时充满热情,想法也很多,但坐到电脑前,还是忍不住开下00,读两篇新闻,偷下菜,淘宝半小时……就这样,时间飞快地过去了。很多事情似乎都要拖到最后 天才匆匆动手,急急忙忙交差,工作质量得不到保证不说,心里也是急迫又焦虑,于是发誓下次一定不能再这样了。你是不是这样的呢?

人的本能让我们希望能做的是满足自己欲望的事情。而对于普通人而言,娱乐对我们的诱惑远大于工作带来的成就感,因为后者往往要在辛苦付出后延迟到来,而娱乐的快感则是即刻到达的。所以,当游戏和购物的诱惑摆存面前时,之前让我们激动的方案创意工作就自动退后了。

看到这里,有人会说,“这些道理我懂,所以我会定计划啊,定作息时间表啊,可总是实行一两天就泡汤了,根本就没用。”为什么“拖拉”如此普遍却又顽固不化?是我们本来就懒惰,还是后天的习惯养成不好?到底有没有有效的方法能够遏制这种愈演愈烈的糟糕状态呢?

心理学家的答案是:“要学会利用自己的本能而不是被它控制,提高效率,从学会‘四要计划法’开始”。

第一要:要做效率的计划,而不做时间的计划。

中学生定暑期计划时常常这样写:“上午8点到10点做暑假作业。”这个计划就是时间的计划,其缺陷在于我们很难在两个小时内一直集中注意力,于是就可能分心做些其他的事,相应的,工作效率就会下降,很可能两小时里完成不了什么任务。

效率的计划是指先客观估计自己一段时间内大约能完成的工作量,比如做完一张语文试卷和10道应用题需要多长时问,然后以此作为制定计划的依据。计划可以写成“上午8点起,完成张语文试卷和10道数学应用题,正确率达到80%以上,10点前完成任务。”这样计划的好处在于,它隐含着“早做完时间就可以自主支配”的含义,因此我们会在效率计划的驱使下集中注意力先完成任务,然后再去娱乐。

第二要:要做有奖有罚的计划,而不是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也许你会认为,我的作息时间表里有工作有休息,但这并不是我们所说的有奖有罚,因为休息本来就是必须的,而所谓奖励,应该是在常规情况下无法得到的那些强化。

仍然用上面的例子,好的计划中可以包括这样的内容:“如果能连续5天完成计划,则下周一上午可以少做一份语文试卷,时间自由安排。”同时也要包括这样的内容:“如果本周超过3天没有完成计划,则下周每天晚上看电视的时间减少一小时。”

只有当计划中包括了这样具体的奖励和惩罚,将完成任务与我们趋利避害的需要直接联系在一起时,计划才会发挥它真正的效用。

第三要:要做透明的计划,不要关起门来搞神秘。

有些时候我们习惯随身带着一本行事历,里面记载着要做的事情。这固然是一个提醒自己的好方法,但若要改掉拖拉的毛病,行事历的效果则远不如贴在墙上的计划表。

减过肥的人都有经验,往往参与的人越多,最后越容易成功。其原因就在于每当你要做违反减肥规则的事一一吃巧克力、吃冰激凌,或是忍不住和朋友一起出去吃比萨,就会有人跳出来说“你不是在减肥吗?”于是你控制自己,不违反原有的计划。

公开和透明的计划,可以使自己周围的人帮助、监督。人的自制力终究有限,所以在改掉一个习惯的早期,他人的监督是必要的。当然,你要找对监督的人,不仅给你各种警示,也要在你表现好的时候给你鼓励和支持。这样就好比在你通向目标的路上不断树立里程碑,计划实施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了。

第四要:奖惩要按章行事,不要推迟惩罚,也不要延迟满足。

我们说奖惩要及时,脑子里出现的却常常是惩罚要及时。没完成作业的孩子常常立刻就获得了惩罚,可是当他提前完成了试卷,妈妈却常常说:“这么快就做完啦?那就再做一张吧。”

计划失去有效性往往不是由于我们惩罚的力度不够,而是本该享受的奖励失去了。之所以要订立高效计划,就是为了让我们了解:“效率是为享受生活而服务”这一道理。如果我们总觉得今天多做一点,日后就可以效率更高,那么我们很快就会觉得计划让自己没有喘息的空间,最终反而放弃了所有的任务。

说到底,这“四要计划法”就是要告诉我们,想养成不拖拉、高效工作的习惯,关键是要会定计划,实施有方,奖惩有术,且有人协助。如果能够在工作中多用这样的思路去开展,你就会发现自己在工作中更从容了,娱乐和休息的时间也多了,至于这些娱乐时间要怎么安排,就看你的智慧和品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