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问题学生”的内心世界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姜玉玲

新学期分班,学校里出了名的“问题学生”方芳调到了我任教的班级。这个学生上课从来不听讲,不是走神就是做小动作;不做作业,一到考试就交白卷;课下总是独来独往,连打扫卫生都是能躲就躲。老师批评她,她就笑嘻嘻地听着,批评完之后她还是老样子。

我很困惑:这个外表乖巧可爱的学生后面,究竟隐藏着怎样的内心世界呢?

和父亲的“刘海”之战

找了一个机会,我把方芳叫到办公室,想和她谈谈。她的脸上依然挂着笑容,眼神里却透着戒备和冷漠。我随意地和她聊了一些女孩子感兴趣的话题,比如发型啊服装啊之类的,她的表情渐渐放松了,我慢慢地把话题转向学习:“你小学时候肯定学习成绩不错吧?”我知道小学阶段学生成绩通常相差不大。果然,方芳眼神和表情都兴奋起来,得意地说:“对啊,那时候我在班里成绩一直是10名以内呢。”

看她情绪不错,我继续发问:“那从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学习了呢?”

方芳的眼神黯淡下来,陷入了回忆中:“应该是在初中时候。对了,就是从初二那年我爸给我剪刘海之后。”

原来,那年暑假,方芳剪了个喜欢的发型,但开学后老师认为她刘海太长,让她父亲带她去修—下,方芳却坚决不肯。争执的结果是父亲一怒之下自己拿起剪刀把她的刘海绐剪短了,而方芳则愤怒地说:“你等着!”

从那以后,方芳便开始上课不听讲,课后到处玩,成绩一天比一天差。她父亲见她成绩下滑,不明所以,连续给她转了三次学,方芳的成绩仍然每况愈下。

方芳的成长故事

听了方芳的讲述,我明白了,这是青春期逆反引发的问题。她父亲简单粗暴的做法伤害了方芳正处于逆反期的心灵,导致她用父母最关心的成绩来报复父母,想让父母心痛。一次小小的冲突竟然能使孩子厌学,甚至改变了人生的轨迹,这样严重的后果相信也是许多家长始料未及的。

在别人看来,剪刘海不过是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为什么方芳的反应会如此激烈呢?

后来,我了解到方芳成长的更多细节。方芳的父母是做生意的,平时很忙,对她的教育基本上属于“散养”,物质上从未匮乏过,但精神交流很少,童年的方芳大部分时间是独自在家看电视。在“剪发事件”之前,母女偶尔有过争执,但父亲从未责备过她。

至此,我大体明白了方芳的性格特征。优越的家庭环境和家长的纵容使她不懂得克制自己,形成了散漫、任性的性格:与父母情感的疏离让她变得性情淡漠,而她又不会主动与别人交往,遇到问题自己闷在心里,不能通过正常渠道发泄…,,于是在逆反期,“剪发事件”就成为一个导火索,将她心底的任性与不满全都引了出来,她用和家长对抗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不满,表示自己的成长;但与此同时,内心的空虚与寂寞使她不管干什么都没有兴趣。

可怜天下父母心

处于中学阶段的孩子,他们的自我意识开始形成,不愿意再依附于父母i做事情有了独立意识,对于父母师长的话不愿意盲目服从。在成年人看来,他们还是不谙世事的孩子,但在他们自己心里,已经把自己当成了大人。和长辈有分歧时,很多孩子会采用对抗的方式表明自己拒绝别人的管教。有很多父母和子女在这个阶段变得互相不理解甚至水火不相容。

不止是方芳,我接触的学生中有很多人就是在这个阶段发生改变的,例如因为老师的一次批评而排斥上这位老师的课:因为家长的唠叨与过分关心而拒绝写作业。为了显示自己的勇敢而逃课上网……这些成年人看起来很幼稚的举动,在处于逆反期的孩子看来则是他们展示自我、挑战权威的壮举。如果家长和老师没有耐心、及时地正确引导,任由他们发展下去,等他们最终意识到自己的幼稚时,往往为时已晚。

眼下的方芳同样也没有意识到她当年的做法有什么不妥,还在洋洋得意地描述着当时她父母的无奈和给她多次转学的经历,我看着她的眼睛,轻轻地问了一句:“你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什么要多次给你转学?”

方芳摇了摇头。显然,她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或者,即使想过,她也不知道答案。

我叹了口气,说:“你父母是一心为你好啊。他们可能没有说出他们对你的爱,但是他们的行动却表达出了对你的关心和重视。他们希望给你换一个新的环境,让你重新开始。你感受到他们的良苦用心了吗?”

方芳瞪大了眼睛,随即陷入了沉思。

我在心里说,你这个任性的孩子啊,但愿我的话能触动你的内心,但愿你从此能体谅父母的良苦用心,珍惜自己的生活。

我也愿天下的父母们都能充分了解自己的孩子,尊重他们,多与他们沟通、交流。尤其是对逆反期的孩子,父母们最好先放低自己,即使再忙碌,也该多花点时间倾听孩子的心声,更要细心把握他们的心理变化,关注他们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