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从座位开始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林文华

考试成绩出来后,很多班级会调整座位,通常是按名次排。教室门口挤着一大堆学生,班主任拿着成绩单按名次往里叫人。第一名可以挑班内任意一个座位,倒数第一名则无可奈何地走向最后一个空位,根本没有挑选的余地。这也怨不得老师,谁让自己没考好呢?按成绩排座位,似乎天经地义。

班主任认为:有“为”才能有“位”。按成绩排座位是最公平的,它可以激励学生不断进取。

学优生认为:好座位只有留给好学生,才能发挥它们最大的效用。

学困生认为:我本来学习就差,最需要帮助,现在却坐后面。舅舅不疼姥姥不爱的,只好破罐子破摔。

学困生家长认为:我们出一样多的学费,凭什么让孩子坐最后一排?这也太不公平了!

要我说,按名次排座位的做法不可取,理由有三个:

首先,这种做法不符合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将名次与座位挂钩,并当做奖惩学生的手段,片面强调座位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从而忽略了其他因素,比如个人基础、成长环境、非智力因素等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片面强调学习成绩,把它作为评价学生最重要的,甚至唯一的尺度,这是在走应试教育的老路。而日,按成绩排座位会人为加剧班级内部的竞争,造成两极分化,不利于全面提高班级的学习成绩。同时,一些矮个、近视的学生由于成绩差被排到了后边,这对他们的学习和健康会更加不利。

其次,这种做法不利于良好班风、学风的养成。按成绩排座位使学优生永远坐教室前面的好座位,而学困生注定只能坐教室后面的差座位。学困生看不清黑板,听不清老师讲课,时间久了就会造成他们和学优生在成绩和心理上的分离,在班级内部人为制造分裂,形成两个非常对立的世界,不利于班级团结,甚至会导致个别学生仇恨、自卑、阴暗等畸形心理的形成。

第三,经常性地调整座位不利于稳定的学习环境和同桌资源的形成。每次调整座位后,每个学生周围环境都有较大的变化,同桌之间从陌生到熟悉,再到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是一个漫长的适应过程。等到刚刚适应了,因为下一次考试中成绩和名次的差异又要被迫分离,重新去适应下个陌生的同桌。应该承认,相对稳定的同桌环境有利于中学生的学习成长,也有利于他们形成深厚、纯真的友情。

排座位的方法很多,唯独不能按成绩。班主任可以根据学生的身高、视力、听力等情况适当调整。当然,最好是发扬民主,让学生自由组合,也可以实行横排或者纵排的定时轮换。总之,在座位问题上,老师心里要装着每一个学生。

孔子主张“有教无类”。同是在校学习,每个学生都有公平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那种将学习成绩与座位挂钩的做法很狭隘,很功利,也很不公平。要想在班级内部实现教育的公平,应该首先从排座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