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顺弟教子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一位大字不识几个的苦命妇女,却凭着自己的耐心和聪慧把儿子培养成了一位成就斐然的一代大师,她就是我国享誉海内外的诗人、历史学家、哲学家、文学家、新文化运动倡导人之一胡适的母亲一一冯顺弟。

那么,没有什么文化的冯顺弟又是怎样悉心教育孩子,最终成就了胡适呢?概括起来,就是冯顺弟教育孩子实行的是“三不”原则,即不溺爱、不吝啬、不伤害。

冯顺弟教育孩子向来不溺爱,这一点,胡适在晚年回忆起自己的母亲时曾讲到过这样一件事。胡适5岁的时候,有天傍晚和小伙伴在一起玩耍,结果弄伤了人家的手指,冯顺弟听说这件事后,主动逼着胡适去向人家道歉,并带去了十多个鸡蛋。朦胧的夜色里,幼小的胡适满怀恐惧,一路哭泣着摸到小朋友家道完歉时,已是夜里10点多了。回到家,胡适仍然惊魂未定,悄悄地躲在被窝里哭了很久。

对孩子不吝啬,无论是在孩子学习的投资上,还是精神的鼓励上,冯顺弟向来都是这样的。胡适在私塾念书时,渴望孩子得到先生格外照顾的冯顺弟每次交的学费都是最多,而且对于胡适想看的书,她也总是想尽办法。为了一套《水浒传》,冯顺弟整整两年没有添置一件新衣服,终于让儿子的愿望得以实现。

在发现、欣赏、赞美孩子的优点和进步时,冯顺弟也很大方。一次,胡适让母亲给他讲故事,当讲到“月亮姐姐从空中放下一只篮子,兔弟弟坐在篮子里吊了上去,猫妹妹在下面看”的时候,胡适追问母亲,为什么猫妹妹要在下面看,而不自己上去,让兔弟弟在下面看呢?对这些看似没有任何意义的追问,冯顺弟并没有感到不耐烦,而是真诚地欣赏孩子这些发自本能的探索行为,并大加赞美。

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有些脾气暴躁的父母会不分场合、不分时间地对孩子拳脚相加,冯顺弟却从来不这样,因为她知道,这样不仅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给孩子留下心理阴影,而且有时会引起孩子的叛逆心理。所以,当胡适小时候犯错的时候,冯顺弟都会在夜深人静时,在家中对胡适进行深刻的批评教育,很少惩罚。

冯顺弟教子过程中坚持的这种“三不“原则,在严厉中激发孩子的上进心,同时也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从而使胡适打小就懂得正经做人,爱惜名誉,为他一生的不断上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