玛丽与马科斯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赵翔

《玛丽与马科斯》这部影片,讲述了澳洲小女孩玛丽和美国中年人马科斯十余年的书信和生活。这部色调灰暗的黏土电影,给我带来极大的心灵震撼。对这部影片,我尤其想说的是关于玛丽的胎记。

玛丽额头上长了一块深色胎记,她为此很沮丧。于是,她开始攒钱做整形手术。等到手术之后才发现,生活中该有的酸甜苦辣,并没有因为胎记的消失而消失。她远方的朋友马科斯也是一样,总觉得路人不正常,随地扔烟头,所以见到烟蒂他就气冲冲地捡起来。后来马科斯也发现了,原来人都是不完美的。接受了这_点,很多东西也就释然了,很多人就可以原谅了。

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很多人抱有二元的胜负观,认为成王败寇,认为世间只有赢家和败者。这种看法正如同电影中玛丽头上的胎记,以及马科斯眼中的烟蒂一一它们实质上只是生活中太小的一部分,当你盯着它们,把它们放大,消极的意义就笼罩在你的心底;相反,当你接受它们,接受好与坏,你会有另一番积极的心态。

心理师塔拉·布莱克在《全然接受》中,从禅修的角度呼吁我们接纳自己的缺点,构建自己内心的平静和圆满。正像她所说的,“不完美并非我们个人的问题,它原本就是存在的一部分;我们都会被欲求和恐惧束缚,我们都会无意识地采取行动,我们都会生病,也会衰老。”而且,“我们愈自觉有缺陷,就愈感到疏离且脆弱。”当代著名心理师斯科特·派克在《少有人走的路》一书中,开篇即给读者当头棒喝:“人生苦难重重。”我想,能看到这一点的人是聪明人;而能看懂这一点的人才是智者。

当今社会上不是充斥着各种整形广告吗?大家好像都希望自己眼睛大一点、身材标准一点,不惜重金做手术,来迎合某种形体完美。这种“识时务”所反映的恰恰是对自己的不悦纳。

悦纳自己和欣赏他人,是人生成长中的一个重要课题。电影中的玛丽,因为对自己外形的不悦纳,导致自己性格内向,缺乏一定的社会交往:马科斯则更加严重,他信奉爱因斯坦的格言“世间唯有二者无限:宇宙,人类之蠢钝”。这句话就像紧箍咒一样,使他的视野囿于他人的负面。长此以往,他看到的人怎么可能是积极的呢?

在电影的最后,马科斯悟到了人间的不完美。他在最后那封信中写道:“每个人的人生就是一条极长的路。有的很整洁;而有的像我的一样,充满裂缝、香蕉皮和烟头;你的路和我的一样,但是没有我的这么多裂缝。”马科斯原谅了玛丽,并承认她是他最好的朋友、唯一的朋友。可是导演却设置了一个不完美的结局:在玛丽终于来到马科斯的住所时.马科斯已于当天上午安然逝去。他们始终没有在人生的小道上相遇……

该片在国内的许多电影网上,皆拥有极佳的口碑。不知这种状况,是不是千千万万孤独“宅人”们的某种心理投射?有些“宅人”在网上做愤青,对人事诸多苛责,这难道不像索居的马科斯吗?人生是苦难重重,有太多需要我们面对,然而,悦纳自己、善待自己,以更积极的心态来对待周遭的一切,生活就会出现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