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付春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不断增多,人们的追求不再局限于吃饱、穿好,而是更注重于精神生活,老年人也是如此,他们需要的是精神赡养。他们对儿女的要求其实不高,而子女们有时由于工作的繁忙而忽略这些,从而造成终生遗憾。
多陪老人待几天
梁老太一生育有六个子女,两个女儿远嫁他乡,四个儿子分别在外地打工,五年前老伴去世后就—直寡居生活,还自己喂猪、养鸭,并给四个儿子看家。过年了,老人听说儿孙们都要回家团聚,乐得合不拢嘴,忙着给儿子的房子打扫卫生,还步行10里路到镇上置办年货。可是,大年三十儿,除二儿子提前回家外,在巫山县城做生意的三儿子、四儿子因忙碌都没能赶回来。大儿子一家当晚从重庆回到县城住在了女儿家也没有回家。老人望眼欲穿,心中很不是滋味。初一晚上,儿子、儿媳、孙子、重孙等20多人才陆续回到家里,老人为此高兴得一夜难眠。初二中午,一家人在二儿子家吃午饭后,三儿子、四儿子便嚷嚷着要回县城,大儿子也要收拾行李到重庆。老人极力挽留三个儿子再待一夜,可三个儿子却执意要走。下午3点多,老人泪眼婆娑地看着儿孙们一个个离去,在门口的田埂上足足待了半个小时。晚上,老人自己穿好寿衣服毒自尽了。
得知噩耗后,到了县城的儿孙们又包车回到家中为老人处理后事,一路上他们悲恸欲绝。老人去世了,儿子们很内疚,连续几天请来乐队、腰鼓队,将老人的丧事办得非常热闹。事后,记者问那些儿子们为什么春节只在家待了一夜就要急着走,他们都说自己也有苦衷,三儿子说在县城库存了上万斤黄豆要做豆腐怕被人盗了,打算忙完生意再回来多陪陪母亲;大儿子说在重庆找了一份活儿,得赶着去准备。
是啊,为了生计都在忙,忙着挣钱,忙着盖房,忙着发财,忙着事业,忙着升官,忙着自己吃喝玩乐、尽情享受,可又有谁想想自己的家人?想想一脉相承的亲情?想想那些用金钱也换不来的很多很多东西?一个七旬老人,辛辛苦苦把儿女们一个个养大成人,远走高飞,也有了自己的家庭,老人除了自己顾自己,还要为儿女们尽最后的一分余热,发最后的一分光亮,一年孤苦伶仃,到头来满心欢喜,一心企盼,也就是希望能在春节和儿孙们多待几天,可就这么一点点奢望都不能如愿。都忙,都忙着要走,舍不得自己那份生意,自己的那点儿生意就比辛辛苦苦生养自己的母亲还重要吗?为什么就不能多少想想老人的孤独与痛苦呢?就不能稍稍体谅一点儿老人的感受呢?挣钱就真得那么重要吗?难道就只为了钱而活着吗?
老年人同样需要“性福”
67岁的张老汉和66岁的李老太分别居住在两个儿子的家中。周末的一天,两位老人会面后关起门来亲热了一番,碰巧让大儿媳发现。她就将这件事告诉了丈夫和小姑。有一天,女儿不高兴地对李老太说:“妈,您和我爸都这么大岁数了,平时注意着点儿,别让人说你们老不正经。”
在我们的周围,有很多人同张老汉与李老太的情况一样,很多老年人非常渴望在晚年还能享受到“性福时光”。面对世俗那“冰冷的眼光”,绝大多数老年人都选择了沉默。
目前,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老年社会,关爱老年人已经成了一个永恒的话题。尊老爱老不仅仅体现在老年人的物质生活需要上,他们的精神生活同样重要,而老年人的“性福”生活是精神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老年夫妻分住现象还挺普遍,老两口被儿女分养还算是孝顺的举动。
其实,做儿女的都受一些传统观念的影响,都一致认为老人上年岁了,就没有那种年轻人的冲动和欲望了,应该禁欲、修身养性。其实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性是伴随人_生的,它不光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需要快乐的“性福”生活。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老不正经”这副世俗的偏见强加于老年人头上的精神枷锁,在日益人性化的今天,该打破、废除了。
孝顺应该尽早些
邻居王大伯还是没有和儿女们一块儿过这个春节。去年刚进腊月门儿,王大伯就撒手西去了,没有等到春节。
一年前,我家邻居王大伯病了,据说是食道癌晚期。由于大伯直没有放下活儿,虽然年近七旬,饭量一直挺好,农家活儿也不少干,从来也没听说他头痛感冒什么的。因此,有点小毛病也没放在心上。去年春节刚过,儿女们送他的东西还没有吃完,他的嗓子就有点儿发痒,他认为是发炎、上火什么的,就自己到乡村医生那里拿来两板螺旋霉素,医生还嘱咐他多喝点儿水。药吃了一半,觉得也没管什么用就不再吃了。元宵节未过,大伯吃饭后有时随着就吐出来,方觉得情况不妙,自己对老伴说想孙子了,就坐公共汽车进城来到小儿子家,在儿子的陪同下到人民医院一查,父子俩几乎同时傻眼了。已经是食道癌后期,即使动手术成功的话,最多只能活个一年半载的。
弄了一大兜子药,另加一些营养补品,小儿子把父亲送回家。这回,王大伯真的倒下了。本来病得不轻再加上心情不好,从此就卧床不起,再好的东西也吃不香、吃不下了。
王大伯这辈子拉扯了六个儿女,个顶个地成器,其中四个都是大中专毕业后在城里上班,在家里务农的也都是村里的致富能人。平常逢年过节儿女们才倒出空来看望父母,带来的东西,老人总是心疼儿女,只是象征性地留点儿就算。儿女想把父母接到城里待几天吧,他们不是说待不惯就是挂着家,老两口哪儿也不去,喂着一双对把子牛,种着三亩多地,觉得挺好的,没想到……
王大伯病倒了,家里可忙了,两间并不宽绰的房间整天有儿女倒着班的前来尽孝,经常是儿女全到,大包小袋的食品往老人床前送,比着孝顺老人,可是老人还能吃下什么呢?
儿女们都后悔的一件事就是孝顺晚了,每年在城里只是自己按时查体,咋就没想起父母呢?给买这么多好东西老人还能吃得下吗?父亲没病时舍不得吃,现在想吃却吃不下了,儿女完全有条件早些让父母享清福,可现在说什么也晚了。都后悔应该早点孝敬父母,不至于今年的春节与父亲是天地两重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