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冷暴力,学生不胜寒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东方

刘松18岁的高三学生刘松跳楼自杀。

刘松的母亲说,前一天上午,她接到孩子班主任打来的说刘松没有完成作业,让他停课两天回家反省。中午回到家时,她和丈夫发现刘松躺在床上,问了几句后才知道,因为作业没做完,老师让刘松去外面站着,刘松就背着包回家了。想不到,当晚8点多钟,刘松父母下班后,发现儿子已经倒在楼下冰冷的水泥地上,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近些年,由予校园冷暴力所引发的心理问题,辍学、厌学等情况比较普遍,甚至因校园冷暴力而导致学生自杀的案例,也并不罕见。校园冷暴力,是指用冷淡、轻视、贬低,侮骂、语言讽刺和挖苦、放任、疏远、孤立和漠不关心,甚至隔离等等方式,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

校园冷暴力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师生之间的冷暴力;二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冷暴力。据华师大心理中心的统计:来中心咨询心理问的青少年中,由于老师、同学的责骂、贬低、侮辱等校园冷 而造成心理困扰的约占10% -20%,表现为抑郁、自闭、强罐舞症状。

冷暴力有这样几种表现形式:

第一,轻视贬低、挖苦讽刺的语言伤害。

一位到心理机构求助的初三女孩,被诊断为强迫倾向。她听课时候总感觉老师和同学们在用歧视的眼光看她,导致她不敢抬头看黑板,她很想努力学习,但是盯着书却一个字也看不进去。原来这个女孩的数学老师曾在全班同学面前对她说过:“你这种成绩根根本就不用念高中。”这句在老师看来轻描淡写的话,却让她自尊心大受打击,陷入了不安和烦躁的状态。

某重点高中学生小蒋,平时比较好动,成绩一向不太理为了随时“监控”,教师把身高1.8米的他安排在教室的第一排坐。班上出了什么坏事,首先“关注”他。更让小蒋痛苦的是,考试成绩略微好点儿时,老师这样“表扬”他:“如果没有偷看的话,还是有进步的。”小蒋说:“本来也想努力学习的,但是听到这话,就提不起什么劲儿,后来就讨厌老师、讨厌上学了。”

第二,孤立、隔离学生的抛弃行为。

读初一的小龙比较调皮,为了其他同学不受其影响,老师要求同学们不要和他玩儿,结果,小龙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第三,同学间的拉帮结派、孤立某同学,也是一种常见的冷暴力方式。

如何尽可能避免冷暴力的伤害?

青春期的孩子,内心敏感,自尊心强,他们强烈渴求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同时心智发育也尚不健全。特别是在家里受到过分宠爱的孩子,如果在学校得不到耐心呵护,很容易感到失落,并引发逆反心理和极端行为。很多学生不喜欢上学,或不喜欢学某一门课,就仅仅是因为不喜欢某个老师,或者老师的某句话、某个行为。

增加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家长可以做些什么?

注意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引导孩子倾诉,发现问题。

当老师的冷暴力行为给孩子带来苦恼时,家长要体谅和理解孩子的心情和感受,不可一味站在老师的角度讲大道理,这样会加重孩子的孤独感和挫折感,或者产生逆反情绪。

教孩子辩证地看待他人的言行。家长对社会、学校所存在的消极现象也不必回避,培养孩子开阔的思维状态,学会豁达、开朗地看待问题。让孩子明白自身的价值,不因他人的行为而有所改变。

在问题并不严重时,教给孩子一些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鼓励他们尝试解决问题。

当老师对学生施与严重冷暴力时,家长应及时找老师沟通,争取及时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必要时,要找校方交涉,或用法律手段保护孩子。

校园冷暴力不可能完全杜绝,就好像自然界存在感冒病毒,但我们无法完全消灭它。我们唯一的好办法,就是增强自己的免疫力。只有让孩子们承受伤害的能力更强大一些,抗挫折、抗打击的能力更强一点,增强对冷暴力的耐受力、免疫力,才可能避免出现上述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