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兔漂
“办公室孤儿”通常指在办公室里受“冷落”的那类人。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很少参加集体活动,也渐渐被集体遗忘,以至于影响了日常的工作情绪。
一个网友发帖抱怨道:同事邀我一起去健身,我婉言回绝了,因为我觉得自己无须减肥也不太喜欢运动。现在,其他的同事下班后一起去健身房,在办公室里聊天也大多是一起活动的话题,我一点都插不上嘴,我不是一个孤僻的人,怎么也快变成了办公室的“孤儿”?
事实证明,广泛的人脉对我们在工作中的幸福体验起到了不可思议的促进作用。因为职场人的幸福感来自于个人价值的满足,而良好的人脉既可以让你通过同事之间的友情缓解工作压力、提升认同感,也能为获取各类信息建立畅通的渠道。因此,—旦成为“办公室孤儿”也就意味着我们不仅丢失了一个职业情感的共享空间,更缺少了一个职场交流的信息平台。
然而,很多时候由于我们对环境的不适应、自身的性格特点、有限的社会交往水平……都会让自己一步步沦落为“孤儿”,并被职场圈子边缘化。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挣脱被同事们漠视的漩涡,进军为职场圈子的主人呢?
求生之道一:学会开放自我
小曼离婚已有半年的时间,在她的心中,离婚是一件丢脸的事情,她常想:如果同事们知道了不定会怎么看自己呢,当年那些曾经嫉妒自己的人,势必会幸灾乐祸。带着这种心理,她刻意回避大家在一起闲聊的场合,更怕被问及家庭的事情。由于极少参与聊天,小曼渐渐地脱离了群体。她看着大家在一起嘀嘀咕咕小声议论,总怀疑自己的婚变已经成了大家的谈资,她的郁郁寡欢进一步加大了与同事的距离。
分析:由于职场关系的特殊性,我们在与同事交往的时候,总会多少有一些防备心理。这在以利为先的职业关系中有一定的存在道理,但是凡事都以消极的方式去猜疑,不仅不能获取同事们的理解,反而会加大与同事的心理距离。离婚后的小曼不相信大家对她情感遭遇的理解,反而用封闭的方式保护起自己,这种方式本身就是对他人真情相待的一种拒绝。
支招:主观偏见是人际交往的大敌,而情绪化的交往方式更是对人际关系的一种伤害。很多人都喜欢用”职场如战场”来形容工作环境的复杂,虽然这种说法有些严重,但是确也有些道理。如果我们总是将那些在家庭环境中尚能以亲情弥补的使小性儿用在职场,那么最终受伤害的只能是我们自己。因此,职场交往的第一条就是切勿情绪化地应对工作中的人和事。
求生之道二:不可常用游击战
“我凡事总是善于从公正的角度处理,因此得到了上级的认可。但是竞争对手以此为理由煽动了同事们对我的敌对情绪。现在我完全被孤立了,工作难以开展,上级认为我没能胜任新职位,下属个个要造反,最终我只有败下阵来,跳槽是我唯一的选择。”
分析:当我们对一个难以驾驭的环境手足无措的时候,放弃也许是一种最佳的选择。毕竟有些时候,问题的源头是我们与工作环境的格格不入,重新选择一个符合自己文化倾向的团体,或者寻找一个容易适应的工作环境当然是一个不错的举动,这在心理学中叫做消除应激源。
支招:但是,如果逃离成为一种习惯,那么就需要对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加以反思了。有一位小伙子,两年之内他以工作环境不适合为由换了三份工作。然而即使是这种打游击一样的工作经历,最终也未能令他如愿找到一份心仪的工作。我的建议是,给自己多一些适应的时间,至少通过半年的时间来考验自己是否真的与这个环境难相融。当出现适应困难的时候,告诫自己“适应是需要时间的,也许过了这一阶段自己就能够融入其中了”。有了这种心理暗示,最艰难的那段适应期就成为历史,演变为一份宝贵经验。
求生之道三:接受一份残缺的职业
维维是个质管员,工作性质让她难以与同事们走的太近。她很担心因为过于密切的关系而导致自己在工作上难以撇清情感关系。所以,人们最常看到的是维维孤寂的身影。有些时候,工作的缘故我们需要刻意与他人保持一定的距离,要知道,距离不仅产生美,更会令人心中充满了孤独感。维维正是在这种孤独之中默默地承受着,
分析:针对维维这类特殊的“办公室孤儿’,既然选择了这份势必会孤独的工作,就要学会接受它所造成的那份寂寞。工作中获取多大的价值感,都无法填平不良人际关系所带来的心理伤害。因此,维维在接受这份充满遗憾的工作的同时,也需要另辟蹊径获取积极的社会支持。一是得到职场中没有利害关系的人的友谊,二是建立职场之外的人脉网络。
支招:在心理健康领域,始终倡导每个人都应该建立积极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这些被称做社会支持的人群,可以是自己的家人,也可以是自己的朋友、同事,他们往往是治疗孤独的良方。
马斯洛曾经将人的心理需求进行了层级清晰的划分,并将归属感以及得到尊重列为人们社会生活的基本需要之一。也就是说,无论我们生活在怎样的一个社会团体中,都会产生归属于这个群体、受到群体成员尊重的需求,但这一需求得不到满足,内心就容易失去平衡,严重的还会发展为心理疾病。因此,不做办公室孤儿,建立良好的人脉关系是职业发展的基本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