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愿意做那只老猴子吗?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文武 王国军

到我的咨询室来的人都是本着改变现状的动机来的,他们有的因为情感纠结而痛苦,有的因为婚姻失和而崩溃,有的因为人际关系失调而焦虑,还有的因为承受高负荷的工作压力而心身俱疲……总之,他们不满意现在的状态,希望能尽快告别这个心灵备受折磨的阶段,享受愉悦美好的生活。

但是,有时候却事与愿违,明明是渴望改变,明明觉得这个咨询师也很适合自己,可是,改变的效果就是出不来或感觉不到,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下面的这个来访者就有类似的困惑。

小李,21岁,一个帅帅的、总是满脸笑容的青年,因为不想工作、不能跟家人好好沟通、没目标、没动力、生活百无聊赖、心灵无所寄托、甚至生病了也拒绝去医院……在近3年间已寻求过两次心理援助,而我是他的第三个心理咨询师。我们在分析了童年经历、少年期的创伤等问题后,到第五次 ,咨询的时候,我问他对前几次咨询的感觉,他说:“我觉得您说的很多东西我都明白,以前也想到过,但我还是不能改变自己,也就是说,我觉得不会有什么用……”我选择他回应中的关键词,然后温和又意味深长地问他:“你说不能改变,当你这么说的时候,你觉得你改变的决心究竟有多大?”小李笑着迟疑地说.“其实我害怕改变……”

是的,理智层面极其渴望改变,但潜意识里是害怕改变。这就是最真实的来访者心态。害怕什么?在旧有的环境中虽然不好,但熟悉;而新的改变将会是什么?新的改变将会带来许多不可知的东西,会让人失去控制感,变得无所适从……

意识层面他们是多么渴望改变啊,可是无论怎样努力我们都无法改变,好像是什么东西阻碍着自己,可是又说不出、也道不明是什么。殊不知,潜意识中的恐惧情绪无时无刻不在干扰他们的改变和更新。因此,他们宁可选择一条简单的出路,一条不作正面对峙,而是默默离开的、不合理的“捷径”。如果我们继续剥开这种“害怕改变”的情绪往里看,会发现它们的背后有一部分会是源自人类的惰性。

就像小李,这种没目标没动力的生活固然不美妙,可一旦有了目标和动力就需要无止境地付出努力,付出是辛苦的,没有了现在的随性和自由,疾病固然可恶,可疾病也让自己获益——能让你获得亲人更多的关注。在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个病态的自我和一个健康的自我。即使内心充满恐惧,性情无比固执,我们的身体里,仍有一部分神奇的力量——也许这力量很小,但它积极、健康、向上,它推动我们的心智成孰。它喜欢改变和进步,向往新的未知的领域。同样,不管我们表面看起来多么健康,

我们身体里也始终有另一部分力量,它不想让我们付出任何辛苦,坚守熟悉的陈旧的过去,害怕任何改变和努力,宁愿为此付出“无效”、“停滞”甚至“退化”的代价。需要指出的是,健康的自我必须时刻提防懒惰的、病态的自我。

写到这里,突然想起一个心理小寓言,不妨和大家分享:

大山里盘踞着一群猴子,它们记不清是什么时候搬到这里来的,只知道它们的爷爷的爷爷就是在这里出生的。平日里,回忆先辈们的光辉事例,成了它们挂在嘴边最多的话。

可是,突然有一天,森林里来了_一群砍伐树木的工人,随着树木的减少,猴子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困难。

大家只好聚集在一起商量办法,一只最小的猴子建议:“我们不如离开这里,另谋发展。”

小猴子的话立即遭到了大家的批判:“你疯了啊,这是我们世代相传的地盘,怎么可以放弃呢?”另一个说:“好歹,我们也是这里的山大王,岂能让其他山头的猴子笑话我们?我们还是想想怎么应付眼前的困境吧。”

接下来的几天,小猴子苦口婆心地想说服大家,但迎接它的不是石头就是拳头。接下来的几天,猴子们继续聚在一起想办法,终于产生了一条妙计,那就是去偷砍伐人的设备。

被大家排斥的小猴子最终在绝望中离开了家。在经过长达一周的流浪后,小猴子来到了一片群山中,这里山清水秀,正适合定居。

小猴子欣喜地住下了,同时,它把这个好消息托信鸽带回老家,但每次都音讯全无。很快,小猴子变成了大猴子,它有了自己的小家庭,但它心中一直牵挂着老家,终于有一天,它带着自己的家人回到了阔别多年的老家。

这里已不再是大山,取而代之的是成群的钢筋水泥建筑,稀稀疏疏的几棵小树,丝毫看不出以前这里曾是一片人间乐土。

费尽心机,小猴子在树上找到了最后一只奄奄一息的老猴子,小猴子急切地喊:“其他人呢?”老猴子听不到,嘴里只胡乱地说着:“我们真的错了吗?”然后,再也没有任何响动。

这则看似可笑,实则悲凉的小寓言告诉我们,人的思维一旦被局限在一个狭小的领域里,就会看不到事情的发展,故步自封的结局往往会给人带来致命的伤害。你愿意做那只老猴子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