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致相胜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文郑军

情志相胜法是中医对精神疾病治疗的一大贡献。纵览世界各国古代医学,似乎均未有类似的论述。即便在现代医学、现代心理治疗中,也没有类似的方法。它堪称中匠的独门功夫。,要理解什么是情志相胜法,需要先了解中医的理论基础。

中医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五脏中的精气变化产生,不同的情绪对应着不同的脏器:

心对应喜:

肝对应怒:

脾对应思:

肺对应忧:

肾对应恐。

同时,中医又有一个五行相克的基础理论。古人将五脏对应五行:

心对应火:

肝对应木:

脾对应土:

肺对应金:

肾对应水。

世间五行互有相克,于是五脏之间也会相克.

心克肺(对应着火克金):

肺克肝(对应着金克木):

肝克脾(对应着木克土):

脾克肾(对应着土克水):

肾克心(对应着水克火)。

由此可见,中医认为喜可以胜忱,忧可以胜怒,怒可以胜思,思可以胜怒,怒可以胜喜:任何一种情绪如果占压倒性的优势,令人失控甚至产生病症.便可以请幽它的天敌来克制,这就是情志相胜法。

情志相胜法最著名的例子就是华佗书信痛骂郡守,令其恼怒,“吐黑血升余”,太守的顽症随之痊愈。华佗认为.这位郡守是因为忧思过度,抑郁成病,他利用的便是“怒胜思”的规律。

“范进中举”的故事也印证了情志相胜的规律。范进苦读多年,一朝中举,兴奋得满街疯跑,属于大喜过望。街坊们请他的老丈人狠狠地打了他一个耳光,才让他安静下来。这就是“恐胜喜”的例子。

在生活中,我们对某件事非常恐慌,如果对它进行深入的分析考虑,恐惧情绪便会减少。这验证了‘思胜恐”的道理。

情志相胜法有没有合理性呢?

现代生理心理学已经证明,情绪是自主神经系统反应的主观体验。虽然中医对不同情绪在生理上具体对应物的解释并不准确.但情绪也确实与五脏六腑的生理变化直接相关。,测谎仪便是运用了这个原理。

尽管不同情绪之间确实存在着”相生相克”,但情志相胜在如今主流的治疗方法中并不多见。医生认为某种情绪过多,就要找到其生理基础,再给它做减法。比如抑郁是由单胺能神经元活动不足引起的.医生就用药物来增强单胺神经元的活动水平,进而对抗抑郁。

与这类直来直去的方法相比,情志相胜法也许给现代医学提供了另一种思考方向。

古代的一些中医对情志相胜法运用得十分纯熟.并总结了使用经验。比如只能对身体健壮者使用这种方法,因为身体虚弱者承受精神刺激的能力差,容易出问题。医生制造的情绪在程度上必须压倒需要克制的情绪,否则不起任何作用。

情致相胜法的局限

有些医生认为.尽管情志相胜是一种不错的治疗方法,但在今天却无法实践。社会的进步以及医生的身份给运用情志相胜法带来了障碍。

在古代,除了皇家“太医院”外,社会上并无“医院”这种机构,医生都是走街串巷的郎中。由于交通不便,医生的服务半径很小,基本上只在本乡本土行医。这使他们容易掌握病人的家庭情况、生活情况以及平时的性格。知道谁的病是由于夫妻反目,谁的病是因为婆媳不和,谁的病是由于性格内向,在这些情况下使用情志相胜法,往往能获得奇效。

要知道,我们主动让一个人喜,让他悲,让他怒之前至少先要了解他关心什么,他的生活经历,他平时的性格如何:这里面并没有一定之规。华佗可以骂太守“贪赃枉法?”但如果患者是一个商人,这个说法显然就没有效果。

在今天,患者对于医生而言都是陌生人,在简单的,医疗过程中,医生根本无从了解患者的家庭情况、性格情况。而且,现代医生们需要主动令患者产生积极的情绪,但却不能主动让他们恐惧、愤怒、悲伤、忧虑,那是职业道德所不允许的。如今已经有一些人因为买彩票中大奖,喜而发狂,被送入精神病院。医生们可以制造恐惧情绪进行压制吗?答案是否定的。

所以在今天,情志相胜法与其说可以发展为一门医术,不如说让普通人来掌握,让他们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处理自己和亲朋好友的情绪问题。如果发现皂己或周围的人过喜、过悲、过虑、过恐、过忧,你完全可以制造出情绪世界中的克星来平复它。

西方有一句谚语:一个丑角进城,胜过一打医生,艺术家赵本山也在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就是一个心理咨询师,因为他总能让别人欢笑。这些都说明在生活中有意识地激发某种情绪,便可能调节大家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