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孩子“口手一致”学数数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当孩子对数发生了兴趣,并认识了”l”以后,便可以教他们数数了。数数的开始,我们可以像唱歌一样,教会他们念l、2、3、……10,并且让他们不断地念熟,直到能流利地背诵出来为止。但此时,他们仅停留在用数序歌唱的阶段,离真正的会数数还差得很远。他们只是发挥了机构记忆的能力,像背诗唱歌一样,强记住了数字的顺序,并不解其意。真正的会数数,应跨越“记忆”的阶段,进入“思维”的领域,应该能理解数字的多少、大小和顺序。这个思维领域的进入,如果能有成人正确的引导,将会缩短其过程,并减少概念混乱。

如何进入“思维”呢?首先要将数字与数目对起号来,也即掌握数字”是多少”的概念。具体来说,就是让孩子学会“口手一致”。

所谓“口手一致”,就是当孩子口里念着l、2、3-时,手能按着数数的节拍指着相应的第一个物体、第-二个物体、第三个物体……再提高一步,当孩子口中说着“7个”时,手能取出7个物体。 具体做法是: 选10个大小、形状、颜色都相同的物体,如扣子、洗净的硬币等作为教具,开始先教“l、2、3”三个数。先摆出一个物体,用手指着它,口里说:“一个。一个就是1。”(这个“1”,孩子已经应该能够理解了。)再摆出两个物体,手指着其中之一,说:“一个”,再指另一个,说:“两个”,“一个、两个,就是N。”反复几次后,再摆出第三个物体,边指边说:“一个、两个,三个,就是3。”大人反复多次,让孩子也跟着反复,到我们任意摆出两个、三个物体,他能相应地指着说出“一个、两个,是2”,“一个、两个、三个,是3”时,说明在孩子的头脑中,数字与数目已初步联系起来了。这时,再不断变换物体(以便引起兴趣),反复重复这个联系的过程(可以同他一起游戏,或大人故意说错,让孩子去分辨、去纠正),直到大人说出某个数字,孩子能自己摆出相应数目的物体时,说明他已经领会了这个联系的过程和意义。到了这个程度,我们可以让他用手指自己表示:“宝宝吃了一碗饭”、”宝宝两岁”、“宝宝家里有三个人’等等与1、2、3有联系的事物。1-3的概念灵活自如地掌握之后,便可以扩大认识4-6、7-10。待1—10这个数序中的每个数字与数目都对起号来以后,就该不断地在游戏中去巩固它们了。

巩固的做法分两方面,一是数物体个数,即被动地数出客观存在物体的多少;二是按数字去取相应数目的物体,即主动地从众多的物体中选择出与数字对号的物体来(这较前者难些)。比如:上下楼梯可以数一数有几级楼梯,散步时数一数路边有几棵树。进而再转为:由这棵树开始数,第五棵是哪一棵?第九棵呢?用一堆小石头,问孩子:可以从中取出8块来吗?家里来了客人,可以对孩子说:“宝宝看看来了几个人呀,去拿这么多糖来,分给每个人一块,好吗?”类似分糖的事经历得多了,孩子便可以自觉地将数字与数目这两方面联系起来。实际上,这也是逻辑思维的训练过程。

经过这样经常地、反复地练习,做到数字与物体的个数牢固地结合在一起,这样,数字对于孩子,就不再是一个空洞的音,而成为几个物体总和的概念;孩子再从“l”数到“10”时,便不再是歌唱,而是真正的数数。

到此,数序1-10算是初步掌握了。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不能操之过急。有的人-开始教,便由“l”数到”100”,表面看来似乎很快。实践证明,这种教法,因为基础没有打牢,再往后教时很容易混乱,以至于还要从头来,多走了许多弯路。而先将1~10牢牢地掌握好,再扩大认识100、1000乃至10000都是很容易的,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学习的过程中,要不断地变换方法,变换物体,使孩子感到大干世界里与数有关的事物是那么多,因而增加学习的乐趣和激起求知的欲望。

正确地掌握方法,使幼儿对于数字的认识尽快达到“口手一致”,对于孩、子智力的发育、学习知识方浅的系统化都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