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也应减少误判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说到中美关系时,有一个意味深长的说法:只要中美两国不出现误判,中美两国的伙伴关系,就能得到持续而全面的发展。他也一再呼吁:中美两国之间要尽量减少“误判”。其实,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有一个需要尽量减少“误判”的问题。

所谓“误判”,就是对双方之间出现的某些事实、某些信息作出错误的判断。国与国之间出现误判,后果很严重;人与人之间出现误判呢,也不太美妙。有些误判,不仅能让人立马翻脸,还能让人大动干戈,衍生出种种令人扼腕叹息的悲剧。现实牛活中出现的许多矛盾、许多冲突、许多刁陋,都县南人际交往中的误判造成的。

名人之间也容易出现误判。有一次鲁迅写信劝林语堂多翻译点英文名著,林语堂回信说“等老了再说”。鲁迅在给另一个朋友写信时说,过了很多时他才”领悟”过来:林语堂那样说,意思是说喜欢翻译外国作品的他I鲁迅l老7信林语堂知道他的这种想法后,不由得大呼冤枉。正是两个人之间发生了多起误判,曾经的好朋友,变成了“仇人”。变成了仇人,就会互相提防、互相猜疑、互相攻击,人生的幸福与欢乐,也会因此一再削减。

一个老家的朋友要到我所在的城市办事,他打电话说那天中午会来找我“喝两杯”,还问我办事的地方有没有熟人。我说没有,但可以跟他一起去跑,他连说“不用不用”。这天中午,我特意去买了几个菜,提前把饭做好了等他。那时候还没有手机,我左等右等,不见人来。我便在心里说:他哪里是想跟我“喝两杯”呢,他是想让我帮他办事。回到老家的时候,我就说他变了,变得势利了。这话传到他的耳朵里,他便说出更难听的话来。后来才知道,他那次因为妻子生了急病,根本没有来成,但我们之间你来我往的关于势利的“误判”,已经让我们都没有心情继续交往下去了。

误判的最大特点,就是一个人的误判总能引起另一个人的误判,而且是越误越离谱,越误越伤人。随着误判的不断累积,再深厚的感情基础,也会被压垮。误判往往带着很强烈的主观色彩,叫人很难心平气和地接受。“虽然事情已经弄清楚了,但他怎么能这么说我?”一些被误判伤害过的人,事后往往会说出这样的话来。也就是说,他可以不再计较当初引起误判的某件事某个信息,但对方的那个表达误判的“说法”,却会让他—直耿耿于怀,甚至永远不能原谅。

尽量不误判他人,才能不引起对方的误判。除了增加阅历、开阔视野外,遇事要冷静、说话要慎重,要给自己留下缓冲的余地,要创造条件、寻找机会让自己再观察、再思考。

如果一个在人际交往中总是误判他人、总是被人误判,他的人际交往肯定是不圆满的,他的合作伙伴只会越来越少,他的人脉资源也会慢慢枯竭。他在成长的路上,自然也会因为缺少他人的理解与帮助,遇到更多难于克服的困难与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