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生活在我们中间,虽然和你近在咫尺,却让人觉得就像星星一样遥远。他或者对你视而不见,一天到晚拿着玩具车的轮子转啊转,对别的都不感兴趣;或者踮着脚尖走路,就像没有适应地球的重力,又怕发出响声把自己惊醒;他对周围切都毫无反应,有时会莫名其妙地发笑,或者反复问一个简单的问题:“今天星期几?”答案必须是他认定的“星期三”。他们像中了咒语,被封闭在一个我们无法知道的梦魇里。这群孩子其实就是现在被称为患有“孤独症”的孩子。由于他们的内心世界外人难以理解,因而被称为“星星的孩子”o这种现象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鲁鲁今年5岁,他不爱和人交往,也很少说话,但经常自言自语,却口齿不清。从不主动要求别人抱他,摔倒了也不哭,说话时从不看人。和父母在一起时,常常几天说不上两句话,需要什么就用手势表达。家里来了客人,无论是大人还是小朋友,他谁也不理睬,只顾玩自己的。鲁鲁对别的男孩子喜欢的汽车、手枪等玩具毫无兴趣,却经常对着转动的电风扇发呆。父母把他送到幼儿园后,发现情况并没好多少:他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爱发脾气,也不讲卫生,还经常莫名其妙地尖叫。老师说这孩子有些“孤独”。后来到医院检查,医生诊断鲁鲁患上了“孤独症”。
什么是孤独症?
孤独症也称自闭症,是广泛发育障碍中最常见、最具有代表性的疾病类型之一,是一种起病于婴幼儿时期的严重的心身发育障碍性疾病,以人际交往障碍、言语沟通异常、兴趣局限和行为刻板为特征,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发育迟滞。此症的概念由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专家莱奥·坎纳于1943年首次提出。
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每250名儿童中就有1例自闭症患儿,多见于男孩,初发年龄一般在30个月以内。我国1982年首次在南京报道了4例儿童自闭症,目前大约每1000名儿童中就有2名患者,总数达50万左右。孤独症有哪些表现?
该症主要表现为三大类核心症状,即:社会交往障碍、交流障碍、兴趣狭窄和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此外,多数患儿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障碍。
社会交往障碍
即孤独离群,不会与人建立正常的联系。有的患儿从婴儿时期起就表现出这一特征,如从小就和父母不亲近,也不喜欢要人抱,当别人要抱他时,他不伸手表现期待被抱起的姿势:不主动找小孩玩,别人找他玩时表现躲避;对呼唤没有反应,总喜欢自己单独活动、自己玩等等。有的患儿虽然表现不拒绝别人,但不会与小朋友进行交往,即缺乏社会交往技巧,如找小朋友时不是突然拍人—-下.就是揪人--或突然过去搂人下,然后自己就走了,好像拍人、揪人只是一个动作,或者说只是一个接触的形式,而无接触人的内容和目的。他们的“孤独”还表现在对周围的事毫不关心,似乎任何事都与他们无关,也很难引起他们的兴趣和注意。他们的目光经常变化,不易停留在别人要求他注意的事情上面。平时活动时目光也游移不定,看人时经常眯着眼、斜视或用余光等,很少正视也很少微笑,从不会和人打招呼。
交流障碍
●非言语交流障碍。该症患儿常以哭或尖叫表示他们的不舒适或需求。稍大的患儿可能会拉着大人的手走向他想要的东西,但脸上缺乏相应的面部表情,表情也常显得漠然,很少用点头、摇头、摆手等动作来表达自己的意愿。
●言语交流障碍。大多数患儿言语很少,严重的病例几乎终生不语,会说会用的词汇有限,有的患儿即使会说,也常常不愿说话而宁可用手势代替。有的患儿会说话,但声音很小、很低,或自言自语重复一些单调的话。有的患儿只会模仿别人说过的话,而不会用自己的话言来进行交谈。不少患儿不会提问或回答问题,只是重复别人的问话。语言的交流上还常常表现在代词运用的混淆颠倒,如常用“你”和“他”来代替自己。
兴趣狭窄及刻板重复的行为方式
孤独症儿童常常在较长时间里专注于某种或几种游戏或活动,如着迷于旋转锅盖,单调地摆放积木块,热衷于观看电视广告和天气预报,面对通常儿童们喜欢的动画片、电视、电影则毫无兴趣。一些患儿天天要吃同样的饭菜,出门要走相同的路线,排便要求一样的便器,如有变动则大哭大闹,难以适应新环境。多数患儿还经常无目的地活动,且活动过度,如单调重复地蹦跳、拍手、挥手、奔跑旋转,也有的甚至出现自伤自残,如反复挖鼻孔、抠嘴、咬唇、吸吮等动作。
大多智力发育落后及不均衡
多数智力发育比同龄儿迟钝,只有20%-25%的患儿智力正常或接近正常。但有的患儿在智力活动的某一方面又出奇的好,令人不可思议。有不少患儿的机械记忆能力很强,尤其对文字符号的记忆能力。如有位三四岁患儿特别喜欢认字,见字就主动问念什么,并且只问一次就能记住,因此他能毫不费力地流利地阅读儿童故事书。虽然他掌握了不少词汇,但当他要用词语来表达自己的意思时则存在明显的困难。这说明有些孤独症孩子存在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能力方面的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