怕输的女儿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2-29 阅读量:0

我的女儿今年14岁,在一所重点学校读初中。女儿在学习和生活能力上都非常出色,很多人都很羡慕我养育了一个令人骄傲的孩子。但是他们却不知道,如此品学兼优的好孩子内心却隐藏着非常严重的心理问题:害怕失败。从五年级起,她就要求自己做什么事情都要比别人强,—旦有同学超过了她,她就会受不了,甚至以用头撞墙,或者撕扯绒毛玩具等极端的方式来发泄自己的情绪。前几天,仅仅因为艺术节上老师安排了别人报幕,她就难受得不吃不喝,并将自己关在房间里哭了整整一个晚上。我真担心这样下去,她会崩溃的。

看来,您的孩子的确很看重自己在集体中的位置,第一名对她来说似乎意义非常重大,她很需要在集体中获得令人钦羡的定位。这种“永争第一”的心态可能是激发她努力向上的行为动力,但是现在却演变成一种沉重的负担。孩子很难通过自己的个人努力缓解这种压力,于是,负气、自我折磨便成为她表达内心挫折感的重要方式。从某种角度上看,孩子的这种自我折磨是带有一定的自我惩罚性质的。她需要以此来表达自己的不满,同时,也是在以一种极端的方式向家长表明自己对这件事情的态度。

当今的家庭教育,很多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出类拔萃,成为人中骄子,于是,孩子们从小学会的就是要争第一,要成为最棒的人。而那些司空见惯的教育手法似乎也在鼓励、强化这种成功理念。我们知道,不论是争得第一还是做最棒的人,这些都仅仅是做事的结果,您的孩子就是过于专注结果,而忽视了做事过程中的乐趣。生活中我们常见一些孩子一旦失去了第一的位置,内心便会产生丧失感,这种丧失感可以说是人类最难接受的挫折情感之。虽然我不知道您的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是否受到“将来要出人头地”这种教育理念的影响,但是从您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内心的痛苦多来自与他人的比较。她将学习以及学校生活中的所有事情,都纳入到了竞赛之中,无论这些所谓的竞争是否是有价值的,她都会习惯性地将他们视作一种角逐。

解决怕输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家长身上。作为家长,我们应当向孩子传递什么样的评价信息,这将影响孩子对生活、对事物的态度。毕竟14岁的孩子还是需要依靠成人的评价来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在生活中,我们可以与孩子多讨论一些做事过程中的趣事以及细节,减少对结果的评述。其次,当孩子再次出现怕输的极端行为时,可以与孩子共同讨论失败带给自己的积极意义,帮助孩子建立多角度看问题的思维习惯,以减少对结果的纠结。解决怕输心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所以,作为家长需要具备一定的耐心,要给孩子一些时间进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