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新
近年,随着手机功能的不断扩展,运动软件如雨后春笋而被广泛使用。这些手机APP让喜爱运动的人们如虎添翼,不仅给日常运动增加了较为详尽的数据功能,而且通过各种内部奖励没置,让每一位软件使用者可以掌握自己的运动动向,进行纵向对比。同时,义可以通过软件中的运动圈开展与他人的横向比较。让运动不再孤单,并充满挑战。
运动APP强化机制
笔者的一位朋友常在朋友圈秀他的慢跑成绩,他用的是Nike+软件。他每天会跑步上下班,按他的话说,“既省了油钱,又不会被拥堵限制自由”。周末的时候,他还会去跑城市环线或者在森林公园跑步。今年,他已经是他第三次参加城市马拉松比赛了。因为长跑,当地电视台还对他做过专访。这些都成为这位运动达人值得骄傲的成绩。夏秋季节,我根据他的指导也下载了Nike+,并与他互为好友,每日、每周、每月就运动记载进行交流。只可惜,我只坚持了3个月的时间,由于冬季寒冷加之雾霾严重,我的运动记录中只剩下0了。而他的记录显示,只要天气稍好转,就会恢复运动状态。
几年前,这位身高1米8的朋友还是个病秧子,那时,他的体重接近200斤,因为血压和血糖都偏高,抽屉里塞满了各种药。看着成堆的药,这位30多岁的哥们儿感觉生命实在没啥意思,也变得意志消沉。有一天,在同事的动员下,他开始参加慢跑运动,结果3年下来,他成绩斐然,最重要的是身体倍棒,各种指标全部正常,身材恢复到最佳围度,而且精神状态也非常好。他告诉我,慢跑是一项很单调的运动,有一段时间他几乎都要放弃,坚持不下去了。但是安装运动APP之后,这种想要放弃的感觉就再也没有出现过。软件设计非常具有激励作用,每天跑步之后,他会根据APP提供的数据对比自己的跑步距离、速度、用时、线路、生理指标等方方面面发生的变化,通过这些指标了解自己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再加以分析,从而调整饮食和睡眠,让生活健康起来。
通常,运动软件中会有各种形式的激励方式,这些奖励在行为心理学中叫做强化机制。例如,昨天跑了1000米,今天1100千米,软件就会给你准备一个小奖杯,告诉你今天打破了一项自己的纪录。如果明天跑了1200米,软件又会再次激励你。这样一来,运动者会在一个又一个的激励中不断打破自己的距离、速度、运动的连续性等形形色色的纪录。这种纵向的数据对比,不受个体能力基础的限制,只作个体纵向的自我对比,让运动者总是处于自我满足的状态之中,从而强化了运动行为。软件的数据成绩还具有分享功能,我们可以将自己的跑步路线图一键分享至朋友圈,这种运动成绩分享和那些秀美食、秀旅游、秀购物比较起来,简直高大上,它是由最真实的自我努力构建起来的,具有显著的健康意义。在朋友圈,当点赞的小红心多起来的时候,运动行为又会进一步得到强化。
运动也能成瘾
这听起来有些令人茫然,毕竟运动是个积极的概念,而成瘾则具有贬义味道。我的一位朋友经营着一家公司,这位老板最大的爱好就是挑战自己的运动极限,他经常会参加各个城市、国家的马拉松和铁人三项比赛,按他家人的话说,这是“走火入魔”了。今年,他的膝盖半月板损伤,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手术和休养之后,他不顾家人的阻止,再次出现在东京铁人三项赛场上。结果比赛没有结束,他就因旧伤复发而不得不终止比赛,重新接受治疗。家人埋怨他不顾身体一味蛮干,他却对此一笑了之,只说家人不理解他。
生理原因 成为运动狂
人,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生理机制发生了变化。运动心理学领域有一个名词叫做“跑步愉悦”,它是指人在运动量超过一定阶段时,身体内部会分泌出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物质,这种内啡肽是人体内源性的吗啡元素,所起到的作用类似于吗啡。人们由于长时间运动耗尽了肌肉内的糖原,内啡肽就会自动分泌出来。
心理原因,很多运动达人
之所以在出现运动损伤的情况下依然坚持运动,一方面是对运动愉悦感的那份眷恋,另一方面也是出于对自我成就感的追求。我们知道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于很多运动者来说,不断挑战自己的成绩会获得很大的满足感,一旦停止了运动,这份满足感势必会消失,进而影响到自己的情绪。当然,还有一部分人是出于逞能,他们无视隐性的疾病,头脑中充满了对运动成就的渴望,最终影响了自我判断。
我们要知道,任何事情只有适度才是最佳,所以,身体有恙的情况下,建议运动达人尝试用其他活动来暂时替代的方式,让自己进入休养期,待身体恢复正常再重新回到运动状态中也不迟。不要让运动忙成为盲运动,最终伤害自己,反而会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