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任天军
年初,我来到新学校,接手五年级班主任。由于不熟悉情况,我没有加班级的任何微信群,只加了家长委员会秘书林斌一人为微信好友,我把各种通知、提醒、图片发给林斌,让他发到家长群中。
可不到两个月,林斌就说不想干了,他说,微信群中本来只有两个群体:家长和老师,他现在成了第三个群体,已被其他家长孤立了,面对这种被孤立的无形压力,他怕儿子也会被同学孤立。
为了跟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也为了发通知、留作业等方便快捷,我三个月后也建立了一个家长微信群。可是,正如人们所说,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不久,我就发现这微信群里竟暗流涌动,充斥着无休无止的争斗、猜忌、恩怨。
刚建好群,我就发觉情形不对。班级60个学生,可让我惊讶的是,群成员迅速达到近300人。问了孩子才知道,这里有孩子的父母,还有他们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我不大喜欢热闹,这么大的群,我要如何打理呢?而担心马上成了现实,很多时候,我要么在工作、要么想休息,面对几百位家长的问题、问候,我还要随时回复,那真不是一般的疲累。
对工作,我发现微信群也不灵活。那天正好是周五下午,学校忽然要征集学生“普通话推广活动”的口号,我在群里刚发布通知,未读信息就像潮水一样涌来。问询朋友,原来家长担心自己的表现在老师面前失了分,都争先恐后完成任务,当看到自己的排名,又督促自己不能落后,甚至动用亲戚朋友帮忙。这可苦了我,好不容易从近千条里筛选好了几条。
而许多时候,我刚发一个通知,就有一群家长跟帖说:“老师,您辛苦了!”“老师,您想得真周到!”“谢谢老师。”于是,在几百人的群里,发出的通知很快就被淹没了,有的家长根本就没看到。有的家长经常周日下午还问作业,其实,周五的时候已经发到群里了。这群不仅没有减轻我的负担,反而添加了负累。
而最近朋友的一番话,让我有了放弃微信群的想法。朋友是一个学校的校园乐队老师。那段时间,他们每天要忙着训练孩子,准备去州里参加比赛。因为练得比较辛苦,乐团的孩子竟然纷纷咽喉肿痛。一天,朋友在微信群中发了一罐杭白菊图片,还感谢了送杭白菊的家长。不曾想,第二天就有家长给送了胖大海、罗汉果,第三天还有家长送去了亲自熬的银耳汤,第四天,有几个家长竟然送了绿豆汤,整个乐队的孩子都没有喝完这些汤,朋友不得不在微信群里劝阻家长。朋友说,很多家长为了孩子,争先恐后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还纷纷利用各种机会讨好老师,有时候甚至是谄媚拍马。朋友说,在微信群里,跟家长相比,老师就是弱势群体,有时就是光说谢谢,都要花费好多时间。
人在江湖飘,哪能不挨刀?为了少些微信群里的江湖恩怨,我听从朋友的建议和自己喜欢宁静的内心,决计逃离微信群。首先,我在群里“潜伏”起来,在群里尽量少说话,把通知、作业等必不可少的工作重新退回到原来的状态,如果学生有事,我宁愿选择给家长发短信、打电话,或者亲自上门家访,至少,我面对的是家长本人和真实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