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默是一种反抗

作者:戈朴 来源:心理与健康 发布时间:2016-05-21 阅读量:0

经有这样一对来访者母女。母亲的丈夫常年在外地工作,她本人的身体不好并且独自承担教养女儿的重任。她很爱女儿,事事都为女儿考虑得很周全。她做事干练,但遇事性情急躁;女儿则性情乖僻,遇事慢吞吞。

女儿渐渐长大,她发现了一个现象:每当女儿外出参加同学聚会或是其他活动,临出门时她都会问女儿是否回家吃饭、几点回家,告诉女儿有什么情况记得打电话回家。然而,女儿出门后就忘了这些叮嘱,做好饭菜的她左等右等不见女几踪影。更可气的是,女儿不打电话回家,而她打电话给女儿,女儿时常都不接。

发生这种情况时,女儿回家后总是很乖巧地先道歉,解释说电话没听见,或是同学不让走之类的理由。而她呢,听到这些解释就火冒三丈,厉声训斥道:“这些都不是理由,你心里根本就没有我!你明明知道我在家等你吃饭,你即使不回家吃,也该主动打电话通知一声。”

听了这样的训斥,女儿自觉理亏主动承认错误并发誓以后再也不这样了。但很遗憾,同样的事情却屡屡发生。

作为咨询师,我发现了其中的特殊性。

在这对母女关系中,女儿一再明知故犯让母亲暴跳如雷,她在争取什么呢?或者她在反抗什么呢?或许第一次这样做的时候,她不是故意的,母亲粗暴的态度让她愤怒却不敢宣泄,自觉理亏。然而,她对母亲的怨言却是存在的,不能表达怎么办呢?久而久之,女儿便用了这种“迂回”的方式——被动攻击,以实现反抗或讨回尊严的目的。

从表面上看,一方并未采取某个公开的、主动的、具有攻击性和伤害性的举动,可能什么都没做,甚至什么都没说,但他们的行为仍然具有某种攻击性,并给另一方带来了伤害。

家庭成员间如此,社会成员间也可以如此。一个专制的公司,员工势必会发展出许多被动攻击的方式,大家经常会犯一些莫名其妙的低级错误,比如懒散、遗忘、拖沓、失约,这些所谓的马虎大意其实另有暗指。

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摩尔在他的著作《灵魂的黑夜》中写道:“最好只和会表达愤怒的人做朋友。因为,看似不会表达愤怒的人,其实也在用他的独特方式来回击你,而最常见的就是被动攻击。一些人看似从不愤怒、永远和善,但你和他在一起却非常不舒服,心情变得很糟糕。这是因为,那些貌似永远不生气的人,实际上频频以被动攻击的方式对付你。并且,因为被动攻击比较隐蔽,你好像没办法回击。如果回击的话,也像是一拳打在棉花套上,不能发力。此外,你还很容易内疚,因为被动攻击者看上去是很无辜的。”

倾向于把沉默作为攻击手段的人,大多数是那些从孩提时代在家庭内部就不受重视甚至被歧视,或者生活在父母的权威之下,被严厉管束的人。他们遇事不敢争论,只能以沉默表示消极抗议,并将怒气压抑在心中。而面对这样的来访者母女,咨询师往往需要让双方了解到那些被压抑的愤怒,鼓励女儿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不满的情绪。